Title
农金网
2023 年 www.zhgnj.com

支付江湖的网联时代

航母级的线上支付清算平台正在浮出水面,这将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8月22日,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筹)第一次股东会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45家股东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这45家股东在一个月前签署《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时便已确定。其中,有政府背景的7家单位共持有网联37%的股份,余下63%的股份均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持有,身为第三方支付巨头的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持股9.61%,毫无疑问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的第一梯队。

据了解,当天的股东会在审议通过了公司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后,随即就由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了公司董事长、总裁和监事会主席,并审议公司运行管理相关议案。

一位来自网联的内部人士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按照计划,平台已于6月30日开始正式承载业务,市场支付机构逐渐开始向平台进行业务切量;9月30日平台部分新功能上线;10月15日计划完成所有银行和支付机构的接入;2018年6月30日银行与支付机构彻底断开直连。

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网联的使命

近年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飞速发展。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从 2013年到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的业务量从371亿笔增加到1855亿笔,金额从18万亿元增加到120万亿元,业务量和成交额的增幅分别达500%和667%。

但随着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竞争的加剧和监管难度较大,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问题也开始凸显。

首先,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因为管理混乱、违规经营而导致风险事件频发。6月下旬,央行刚刚发布了对9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其中就有9家公司被注销支付牌照,这9家公司主要存在包括挪用客户备付金、未实质开展支付业务、擅自转让牌照等问题。

其次,支付机构传统集中式架构系统已成为交易处理链条上的瓶颈,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网络支付市场需求。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到约1639亿笔,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某国内支付巨头在2016年的实时业务峰值已达12万笔/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面对如此高并发处理需求,传统集中式架构系统难以适配。

正是为应对上述问题,在央行指导下,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非银行支付机构筹建网联平台。在央行的定位中,平台将向市场提供统一、开放、公平的资金清算服务,实现资金清算规范化、透明化、集中化运作以及资金流向有效监控,节约连接成本,支持业务创新,促进公平竞争,保障资金安全,提高清算效率,优化清算市场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网联的出现将堵住此前银行直连背后存在风险漏洞。

所谓银行直连,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对接银行接口,绕过了独立的清算机构,因此线上支付的每一笔交易并不像线下一样必须经过“银联”这一类清算机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部分支付机构相当于变相承担了清算的职能,但实质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并不具备清算资质。

据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介绍,网联相当于是第三方支付和银行间竖起的一堵“墙”。“任何第三方支付机构想要接入银行,用户进行跨行转账,未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走银联的清算渠道,一种通过网联平台。作为一个典型的第四方金融服务平台,网联本身不直接对消费者提供任何金融服务,不碰触资金,通过统筹银行和第三方金融机构,间接地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服务。”王蓬博说。

记者梳理发现,监管部门对于直连模式并非是草率叫停,而是经历了从观察到逐步停止的过程。

2013年7月,《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其中第26条明确规定“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这是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表明了监管部门对于直连模式的态度,即必须在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的约定下,收单机构才能与发卡银行签订直连合作协议,而事实上,由于发卡银行和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中通常都禁止直连模式,在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后,直连模式事实上处于既违约又违规的状态。

此后,在2016年4月,央行与中宣部、中央维稳办等14部委联合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则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实现资金清算的透明化、集中化运作,加强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推动清算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建设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应向人民银行申请清算业务牌照。平台建立后,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的业务应全部迁移到平台处理。逐步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处理业务的模式,确保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落地。”

此文一出,正式启动了逐步取缔直连模式的工作。而该方案中提出的以市场化原则建设的网联支付清算平台正是如今的网联。

今年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了《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 “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银行直连模式的大限也被划定,正式进入倒计时。

迎来四方模式

随着网联的落地,第三方支付机构原先的三方直连模式(支付机构、银行、用户)将彻底终结,转而进入四方模式(支付机构、银行、用户、网联)的时代,那在网联时代,支付机构、银行和用户都将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按照网联负责人董俊峰的说法,网联在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收网”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将会对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巨头施加更严厉的约束力,包括不能存储和积累客户信息等,不仅是交易轨迹,涉及到客户的这些“大数据”都要收归央行。

而对中小支付机构而言,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此前因沉淀资金有限得不到银行的青睐,直连银行也讨不到太多费率优惠。随着网联的上线,将会把巨头们原有的一些优势抹平,行业加速分化在新的规则下产生新的变化。收款备付金沉淀资金的利息,支付巨头们自然是赚不到了,反而还会多出交易手续费成本。对此,支付巨头们已经提前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已经实施一段时间的零钱提现手续费政策。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也表示,网联上线后,一是中小支付机构不再有逐一对接银行的压力,也不再因支持银行数量有限而受到商户和用户排斥;二是线下二维码标准的统一将成为可能,会给中小支付公司拓展线下场景带来更公平的竞争机会;三是支付机构系统建设与银行对接的压力大减,亦可专注于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客户体验有望进一步提升。

针对网联对银行一方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网联如果能够确保中立和数据透明,银行就有可能拿回因现有第三方支付模式造成了客户信息遗失,并有助于规范第三方支付发展乱象,降低银行支付业务风险。对于中小银行,更将减少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直连烦恼。但另一方面,网联的成立将降低大型银行对于中小支付机构的议价能力,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各大银行的备付金存款业务又将迎来新一轮争夺。

对消费者而言,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网联其实不会对使用支付平台产生根本性影响。由于监管的介入,交易的安全性也将大大增加,前几年频繁发生的P2P和支付机构跑路事件应该可以得到有效避免。同时,网联上线后,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也将更为及时和全面。

“网联成立之前,信息流与资金流只在第三方支付系统内循环,央行对线上交易的监管是通过要求支付机构报送数据的形式来实现的,比如异常交易、夜间交易。但支付机构即使完成报送,央行也无从核查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进一步解释,“网联的体系搭建好以后,所有线上的交易都会直接连接到反洗钱系统,所有数据实时报送,对监管而言,将会在反洗钱、套现、交易合规、税务统筹等方面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此外,与传统清算平台建设不同,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撰文指出,网联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首次运用分布式架构开发建设,在我国支付行业发展历史乃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网联采用三地(北京、上海、深圳)六中心的分布式架构,即每个地方有两个中心机房。网联试运行期起步的容量是每秒钟处理交易1200笔,网联的目标容量是每秒处理12万笔,峰值期的目标是达到每秒18万笔。由于采取的是分布式技术,网联未来的容量还具备水平扩展能力,以解决不断增长的在线支付吞吐量。

对于网联的建成,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作为央行具体政策的结晶,网联的组织架构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样一种独特的“监管+市场”模式,显示了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监管机构和市场主体在在线金融这一新型领域的复杂博弈过程。作为一种市场创新,第三方支付机构因创新之名,运用灵活的市场化策略,已经在监管之外赢得市场领先的先机,如何把这些机构进行监管,不仅考验到监管者的智慧,更要受到市场力量的约束。

细节问题有待解决

网联的上线将带来诸多好处,但网联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明确。

首先就是关于网联的收费模式和收费标准。从去年4月发起成立到今年3月31日正式上线试运营,再到近日《通知》落地,《通知》虽然明确了机构接入网联的时间,却依然没有明确网联的收费模式和收费标准。

对于接下来具体的运营,业内人士有如此担忧:《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从形式上,就网络支付业务而言,造就了一个超级网络运营者、清算机构和连接支付机构和相关银行的集线器。但网联平台作为一个由市场主体合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从事相关清算业务也必然需要从服务接收方收取费用。费用的收取,形式上可能是向支付机构或相关银行收取,其最终成本如何分摊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从侧面向记者表示,以类似的银联为例,就其收费定价来讲,是由央行发文规定的。“不过这些问题还需要等网联全面运行时再做定论。”

同时,网联还要处理好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关系,保证自己的中立性。

从网联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出,为防止网联被大型支付机构垄断,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持有37%的股份占据了最重的份额,而两大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有9.61%。

薛洪言认为:“作为统一的支付清算平台,中立性是核心要求。而为了网联的顺利推出,各方具体到在网联运作的机制体制和业务范围的界定上,中立性也是首先要确保的。”

最后,从长远来看,被业内称为“网络版银联”的网联还要处理好与银联的关系。虽然网联主攻线上清算业务,银联可能主攻线下清算业务,不过由于银联目前不仅涉及线下,也涉及线上,这两个清算机构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

对此,薛洪言表示,网联和银联是以接入机构来区分的,第三方支付接入网联,银行接入银联。但第三方支付并不局限于线上,也有线下业务,同样,银联虽然主攻线下,但也做线上业务。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线上线下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前期央行放开清算牌照,网联极有可能获得清算牌照,具备和银联同样的业务模式和空间,成为银联竞争对手。

在有效实现政府监管和推动金融创新之间,网联如何在平衡各方关系中既念好监管的紧箍咒,又不损金融创新的潮流大势,还需要更多创新的智慧。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联的诞生,必将促进更进一步深化变革,支付机构规范发展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了。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