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七月传来阵阵蝉鸣,一个顽皮的孩童拿着竹篙寻声探上探下,炙热的太阳恣意地烘烤着眼前这条一眼望到头儿的街道。“去年,我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热天里,来到这里工作的。”柜台里的我自言自语。
父亲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农信社,临近退休,想起让我子承父业。在我看来,那意味着单调和忙碌,我那五彩缤纷的梦想该怎么实现?所以当初的我是抗拒的。
“去试试吧!”父亲说完,从外屋拿了几本书放在我的桌子上转身出去了。大概父亲已经酝酿很久了吧。
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父亲打来电话,兴奋地跟我说:“你很棒,被录取了”。从400多人的应聘“大军”中入选,我的确该为自己鼓掌。但一想到进入银行后,每天坐在柜台里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像一只渴望自由的鸟儿,就又有点退缩。在反复思想斗争之后,我还是辞掉了武汉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的农商银行。
从家里到单位,近两个小时车程,报到那天的路上,父亲跟我讲了很多以前的故事,我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由衷热爱和满腔热情,“这份工作其实还是有好多乐趣的,慢慢体会,爸爸相信你会喜欢这份工作的”,父亲说,满脸的知足和自豪。
来到这里后,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事们在工作上对我悉心教导,生活上嘘寒问暖,大家互相体谅,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下班后,与同事一起走在大街上,一路的住户、商户挨个跟我们打招呼。一年后,自己仿佛成了半个木子店人,周边的菜摊儿、小卖部、超市、学校都“混”得如鱼得水。“今天你来买菜呀?”“今天人多不多,工作累不累”“小伙子,你们服务态度真好”,说着还给我递来一杯水。突然觉得倍儿亲切、体面,一种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感觉油然而生。而这些,是曾经漂泊在外的我从未体会到的。
在这里的每一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虽然有时名字对不上号,但因为他们认识我,让我感觉到特别欣慰。听着客户们的百态故事和时事杂评,近距离地了解客户,很多时候,真是让我备受启发、深受感动。他们从不讲大道理,却总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对生活的认知。“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开心而来、满意而归”,这便是我们对服务的最高追求,我们的工作充满挑战与乐趣。突然意识到,以前浑浑噩噩的日子,没日没夜和朋友在外面玩,那才是真的把自己“关”了起来,这里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打开了牢笼,飞了出去。
当颤颤悠悠的老爷爷老奶奶拿着一沓皱巴巴发着霉味儿的零钱来到我的窗口存钱,我会很心疼的问:“您为何不自己留着花,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吃一顿好的呢?”他们会笑着告诉我:“已经习惯了,这么大年纪了,指不定哪一天突然入土了,得给儿子孙子留下一点东西啊。”我总会特别的感动,是他们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生活。
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暗下决心,认真对待工作,不负青春时光,不负父母嘱托,不负单位的期望,挥洒汗水,让农商银行这颗大树结出更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