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去安徽牯牛降之前,无法想象这个名字堪称奇葩的地方,竟能吸引如此多的观光客,而且一年四季络绎不绝的。
从牯牛降归来,翻看手机里随手拍下的一张张美景照片,除了对它心生向往,我一时无语,甚而有过私心,不想用文字道出如此佳美的幽境之地,不愿与他人共享这片自己凝眸注视过的“秘密角落”,生怕这片原生态的宝地遭人滥游和践踏。
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处,主要有“主峰、灵山、双龙谷、龙门、观音堂”五大景区,其中前四个在石台县大演乡境内。由于牯牛降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代也曾称“黄山”或“西黄山”,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6700公顷,与黄山、清凉峰同为皖南三大峰,以雄、奇、险、秀著称。
有了对牯牛降的大致了解,我便有了与它凝眸对视的“底气”。从牯牛降风景区入口向远处眺望,龙门景区像是打开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那迷人的景致即刻映入眼帘,深茂古木直冲天庭,阳光漏将下来,金子般的光芒洒泼在奇松、怪石、溪流、山路和刀削斧砍似的峭崖上,活脱一帧瀚墨天成的国画,真的是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沿着由台阶铺成的山路向上登攀,路面落满枯枝落叶,踩上去极其松软,不一会就到了龙门潭景点。只见两旁山崖对峙挺拔陡峭,脚下山泉汩汩流淌,这就是传说中的牯牛降龙王经常出入的地方,故称“龙门”。龙门高88米,宽20多米,两山夹峙的峡谷就叫龙门峡,峡谷纵深百米。脚下流淌的溪水便是龙门潭,潭水中巨石翻滚蜿蜒千米,被称作滚石滩。穿行巨石之间,既可以走近仔细观赏形态各异的石头,也可以侧耳聆听穿行其间的泉水叮咚。
过了滚石滩,沿山道再往前走,龙门景区的“四叠飞瀑”便出现在眼前。那一刻,让我惊叹的不是从崖壁顶端飞泻下来的四叠白练,也不是瀑布下坠落地的碰撞声响,而是我头顶上空那一望无际的蓝,透明的,水洗过一般,没有一点污迹的蓝,这样的蓝天上飘动着的云,则像草原上撒欢的洁白羊群,像蓝色冰川上矗立的雪峰。
沿四叠飞瀑向上攀登就到达了灵山景区,又称奇峰景区,这是一个有神话传说的地方。话说在外婆家做客的外孙因误食龙蛋幻化成龙,但孝心不改,坚持要为外婆砍柴烧饭。但这个龙外孙“砍”柴不会用刀斧,只能用尾巴“绞”。这一绞不当紧,满山满垅的树被当成柴火,成片成片的连根绞起来了,但山也被绞塌了半边。这就是一山耸峙的牯牛降山腰缘何出现这么一大块平地的来历。
越往牯牛降里面走,我的心越静。心越静,眼越明,越能感受到平常感受不到的东西。来到双龙谷景区,就像走进密林深处,灌木丛生,横柯上蔽,荆棘藤蔓,浓荫匝地。不时有成群的鸟从林梢掠过,叫声悦耳,却不知它们飞向哪里,又栖憩何处。在长涧口的拐角处,有一颗牯牛松苍劲挺拔,树冠如华盖,干枝似虬龙,饱满而又坚实的躯干,令人顿生沧桑之感。
循着古道上山,走走停停,观古木参天,赏峰峦叠翠,听任何鸟的鸣叫都自如得似一缕山风,我把在牯牛降里的行走当成了审美体验和诗意散步。走了大半天,口燥舌也干,太阳渐渐西沉,也该按原路返回了。凝眸观望不远处的主峰景区,我不是想打退堂鼓,而是腿睡着了,眼却醒着,留点遗憾给自己,也给牯牛降,期待下次再凝眸对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