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馆异南人馆,黄酒坊殊老酒坊。仿绍不真真绍有,芙蓉豆腐是名汤。”清代诗人杨燮的一首《豆腐诗》,将我带入豆腐的世界。豆腐是中国食品中的瑰宝,关于豆腐的起源,历来有诸多说法。有的说是春秋时代即有豆腐,也有的说是豆腐始创于汉淮南王刘安。不管起源如何,现代人或许更关注的是其独有的美味吧。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父亲总会在自家灶台、案几前摆几个盘子,里面放着一块豆腐,上面加盖一片白菜叶。那时我总会抬起头问父亲:“为什么要在灶头前摆这东西?”父亲总会一脸慈详的告诉我,这是有蕴意的。豆腐和青菜放一起,可以将白色和绿色清清楚楚的分开,代表做人一定要清清白白的。从此,我对豆腐又增添了几分敬意。
过年时的豆腐除了供奉外,几乎是每家每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为了让餐桌上的这道豆腐菜肴更加的味美鲜嫩,清新爽口,我们家乡的老一辈人,在过年前夕,就会自己亲手制作豆腐。在过年时鸡鸭鱼肉菜肴之中,最后总有一盘热气腾腾的豆腐汤外加几颗葱花或是青菜叶上桌,也寓意着新的一年,都要清清白白做人做事。多么一个好的寓意,我想我一定会将这个传统习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除了属于家里餐桌上的豆腐菜肴,其实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也可轻松寻觅到豆腐的影子。衢州的老街中河沿,真正的市中心位置,车水马龙,十字路口处便有一位卖“老豆腐”者。店面小的仅能容纳下两张桌子,店门口有一锅灶,煮着一锅豆腐,久煮成蜂窝状,另一边是碗匙佐料如酱油、醋、韭菜末、芝麻酱、辣椒油之类。这样的“老豆腐”,在闲逛累了,买一碗,和朋友边走边吃,边走边聊,手上不到五元一碗的豆腐小吃竟也会让我们对生活倍感满足。就像《老子》里所言:“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或许就是豆腐里尝到的另一种人生态度——知足方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