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上游,一栋栋新落成的移民新居拔地而起;一户户为三峡奉献了美丽家园的贫困移民乔迁新居,实现了“安居梦”!
对此,农发行秭归县支行行长闫肃指着移民新区高兴的介绍说:“为给贫困移民建设一个生态新家园,秭归县支行利用国家扶贫政策,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先后投放贷款7.8 亿元,采取新建与货币购买等方式,使296户贫困移民圆了‘安居梦’!”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一个集老、山、穷、库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12个乡、47个村,是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农户27131户、757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31%。
这些贫困人口原来大多居住在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区。国家实施“后靠”、搬迁政策后,许多移民搬迁到偏远山区,房屋破旧、耕地有限、土地贫瘠,生活十分困难。为让这些贫困移民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农发行秭归县支行本着家国情怀、精准扶贫的原则,积极与地方党政部门沟通协调,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 先后投放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房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贷款7.8亿元,为建设生态贫困移民新家园提供了坚实资金支撑!
为一睹三峡贫困移民的“新家园”,我们来到了位于三峡大坝南岸的金缸城开发区内的移民新区。
在移民安置区,我们看到:一栋栋移民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沿伸展到每个新居、一所所学校现已初具规模,整齐划一的移民安置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新区内近百米宽的绿化带,生机盎然,新迁的移民满脸笑容地来往穿梭······
走进“新家园”,满园的桂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小区中央“银杏家园”四个字十分醒目。秭归县翻坝物流园总经理向鸿波指着一排移民新居介绍说:“秭归县现已建成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房25栋,共计775套。全部用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农村人口移民安置,这项工程被移民们称为‘暖心工程’! ”
“我们能看看移民的新居吗?”
“可以呀!到他家看看吧!”向总经理高兴的指着一位中年男子推荐到。
接着,向总经理介绍说:“他叫崔富昌,是三峡库区移民,原来是移民搬迁的贫困户。两度搬迁后搬到移民新区,他现在是新区物业管理经理。”
听了向总经理的热情介绍,崔富昌满脸自豪地说:“为新区移民服务嘛,我主要负责打理小区的日常事宜,感谢党和国家的移民扶贫好政策,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能搬进这么漂亮的新区,住这么好的新房子!”
攀谈中,我们走进入了小区第四栋二单元202室。
一进家门,崔富昌一边激动地介绍装潢一新的新房,一边高兴地道:“我家新房有三室两厅,共计120平方米,新居装修好后我和儿子、老婆3口人住,我还有个女儿,现已出嫁,现在这个屋够宽敞了!”
“现在你一家圆了安居梦,钱够花吗?”我们关切地问道。
“够花,够花!”接着,他如数家珍地算起他家的收入账:“如今儿子在县城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老婆在高速公路当保洁员,月收入1300多元,我在小区当物业经理,每月收入2100多元,加起来全家年收入可达6万多元,我们还参加了新农合和新农保,生活有保障,真的享了党扶贫政策福呀!”
走出崔富昌家,在小区深处,一栋写着“三峡茶叶有限公司”的红色招牌映入眼帘。随行的农发行秭归县支行行长闫肃告诉我们:“为了帮助贫困移民实现能致富目标,专门引进茶叶企业入住新区,通过建茶叶基地、贫困移民进企业打工等形式,带动贫困移民实现产业扶贫。”
说着,闫行长指着一位中年妇女介绍说:“她叫钟玲,是公司财务总监。”
得知我们要了解贫困移民在公司的收入情况,只见她撸了撸头发,笑着说:“秭归县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大开发机遇,对贫困人群因户施策,探索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长‘长短结合、输造结合、点面结合’的产业帮扶新机制,助民脱贫移民致富。公司现有银杏沱茶厂、建东茶厂等四个茶厂,占地800亩,主要是吸收库区的贫困移民到茶叶基地好制茶车间打工,主要从事采茶、制茶、茶田管理等工作,他们按季做工,收益好时一人收入都有3、4万元。这样既保证了茶叶的品质,也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当地移民就业难题。”
“目前有多少贫困移民在公司打工?”
“制茶车间家茶叶基地有200多人吧!”钟玲脱口而出。“茶叶已成为贫困移民实现能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