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老刘谢恩

“咚咚咚……”

秋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正在电脑前全神贯注轻敲键盘的我,被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吸引,循声抬头,一张熟悉的脸庞跃入眼帘,原来是老刘!只见老刘正笑盈盈的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几张红纸。不待我开口,便迫不及待地说话了:“李主任,没打扰你吧!我想请你帮我写几副婚联,儿子要结婚了。”

“哪里,老刘,快请坐!”我赶紧放下手头工作,起身给他沏一杯茶。问他儿子什么时候完婚,他说就是下个礼拜六,还说要请我这个大恩人届时一定要去他家中喝杯喜酒,盛情难却,我欣然应允。

看着老刘喜笑颜开的神情,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初与老刘相识的情景。

记得三年前,那是个深秋的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我们下乡去实地上门了解对口扶贫户情况。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顺着那山乡崎岖的小路,我高一脚低一脚的走着。走过一段稍宽敞的小路,村干部便要我们稍作停顿,整理一下鞋裤,接下来,便是要爬山了。顺着村干部的手指,我隐约看到了半山腰的一片小屋顶。遵照前不久单位党委扩大会议精神,领导说单位分了一批扶贫对象,每个同志要对口帮扶几户,这是分给我的贫困户,也就是老刘,还是从社区干部手中接过来的呢。经过三个多小时跋涉,终于走到了他家地坪,雨还在下个不停,山上的雨似乎下得更大些,身上早被雨水淋湿。见我们到来,老刘一家赶紧挪一个地方,招呼我们火炕边烤火暖下身子。

落座一看,心里不禁暗地打了个冷颤:这可真是家徒四壁啊,家中的物件一眼望去,一览无余。坐在火堆旁,都感觉后背凉飕飕的,这哪住得人哟?这栋四缝三间的破旧木屋,可谓四壁透风。狭小的屋子里,有好多处地方放着水桶脸盘脚盆,接着屋顶上漏下来的水,水滴在盆里正滴哒滴哒的响个不停。

细问之下才知道,老刘全家五个人,上有七十多岁的父母。十几年前的一次意外,父亲摔了一跤,不幸落得行走不便,要靠老母亲每天搀扶着进出才能自理。近几年母亲年纪已高,眼睛更不好使,只得靠老刘夫妇照顾。老刘中年得子,可家庭贫困供不起儿子读书,高中未读完就辍学了,一直在家里无所事事。老刘腰痛好几年,常年做不得重工夫。生活的重担便落在妻子的肩上,重活脏活基本上是妻子一个人包揽。问他儿子学了什么手艺没有,家里养得有猪没有,老刘总是一个劲的摇头,也不多说话,写满一脸苦闷。打开他家的饭锅,只见厚厚的一层红薯的下面,只有薄薄的一层米粒。这可是我六十年代小的时候吃过的红薯米饭。可如今都二十一世纪了,我心里一阵莫名的酸楚。在当今这样好的政策下,农村怎么还有这样一个倒霉户,得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脱贫?!

可想归想,但不能忘了此次来的职责与目的。俗话讲:“车到山前必有路”。该咋办,我心里头着实也没个底,但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就要帮助老刘走出困境。便试探着与老刘一家找脱贫办法,他总是说这样不行,那样不可。我跟他说,今天我们还要赶回单位,老刘你先莫急,再好好想一下,我回去也帮着好好掂量一下。

随后的日子里,我好几次下乡去同老刘商量。他还是老古板,说没有什么项目,脸上没有喜悦,只是眉头紧锁,一筹莫展。其实也怪不得他,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我试着推荐几个活路,可他又怕冒风险,还怕借银行贷款背利息。我想扶贫先扶志,一个人,首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才能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于是我便另辟蹊径,改变策略。好几次,我到他家,只是同他聊天,陪他到附近的山里走一走,时不时介绍农商银行金融扶贫的政策,对他说现在银行和政府联动,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有一天,老刘似乎被我的真诚劝说触动了神经,他突然对我说要按照提议到农商银行借两万元贷款,在屋后建一栋羊舍养羊。因为他家地处半山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

第二天,老刘到农商银行借了两万元贷款,并在屋后建了一栋羊舍,还专门租了一台农用车到邻县购买了公羊和母羊开始放养。有道是“新娘子上轿——还是头一回”,这老刘养羊是第一次,可出不得半点差错。为此,我专门请了一个养羊专业户上门给他指导技术,还免费赠送了一些养羊书籍。有了技术上的支持,老刘“依葫芦画瓢”,严格按照我们的要求放养山羊。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眼看山羊一天一天的长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看着笑意一点点写上老刘的脸,我的心里头也是越来越敞亮。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是在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观念,从而影响到他身边周围更多的人。这很有意义,就象是一个人处在寒夜里瑟瑟发抖,当你给了他一个火种,他就能慢慢燃起一堆熊熊大火,从而驱走寒冷黑暗。可有一天,我又到老刘家了解生产情况,只见他眉头紧锁,好象别人“借了他的壮谷还了他的瘪谷”样,我开始以为他家又出了什么大事,原来是羊没有销路,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见状我连忙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刘,你不要慌,困难再大也只是暂时的,我们一起想办法。”

好在我在社会上还有好多朋友,我马上想到了微商。立马将老刘山羊图片还配上一段文字发在同学圈和朋友圈里。仅仅个把小时,几个同学和朋友纷纷回信息给我,有的打算买几只回家过年,有的帮我联系了酒店,有的帮我与做酒的挂上了钩……不到一个星期,老刘的第一批壮羊全部销售一空。看着老刘咧着嘴边笑边点钱的样子,我除了高兴外还是高兴。

与此同时,老刘养羊之初,我便介绍他的儿子到我朋友开的一家理发店当了学徒,以彻底解决老刘的后顾之忧。在我的恳请下,师傅钱也减少了一多半。儿子有了生活来源,每天可以在理发店师傅家里吃住,至少不要家里负担,还换上了几件干净的衣服。

时光飞驶。两年多来,老刘的羊圈里的羊是长了一批销了一批,规模扩大了,把贷款还清了,手头更有了上六位数的存款。儿子也学到了一门技术,后在县城租了个小门面,开起了理发店,生意不错,还找了一个女朋友。家里也将木屋掀掉了,建了一栋两层楼的红砖房,屋里还增添了全自动洗衣机、高清电视机呢。几年辛苦打拼下来,如今的老刘是“出嫁的媳妇熬成婆”,总算苦尽甘来。这人怕出名猪怕壮,乡邻们看到老刘尝到脱贫致富的甜头,便也纷纷效仿起来,老刘便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了……过上了好日子的老刘,在向别人介绍致富经时,总不忘政府和农商银行的帮助……

“李主任,这红纸都铺好了,就有请你赶快下笔吧!”

“行,老刘,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接过老刘递过来的红纸,我欣然提起了笔——

“歌盛世结对扶贫干群协力抒壮志,沐党恩联姻秦晋夫妇同心绘蓝图。”

金秋灿灿,望望窗外,秋日丰收的气息迎面而来。阳光透过窗户撒在红纸上,显得格外耀眼。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