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井冈山,“参天万木,千百里……”
我们身穿红军服、头戴八角帽,飒爽英姿,意气风发,开启了三天的现场教学。通过触摸历史,我们逐渐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开始,一步步由弱到强,从星星之火到照耀全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光辉历程。
3天里,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听着红军的故事,踏上红军走过的征程,革命斗争的残酷使我们的内心深受洗礼,党性在灵魂深处得到重塑和锤炼。
我们聆听了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的精彩授课,参观了黄洋界哨口、茨坪故居、八角楼、红军造币厂、大小井、红军医院旧址,瞻仰了红军烈士墓,开展了拓展训练,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亲身感受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时的艰辛。
我们82名学员沉浸在学历史、唱红歌、忆伟人的氛围之中,构筑了从“人走在一起”到“心走在一起”的团队友谊之桥。虽然时间短暂,但这次“洗心省身”的教学之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血与火交融的历史。
“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心为何物、心居何处、心欲何为?洗心、省身,输入的是红色正能量,奏出的也必然是主旋律。
在“雷打石”,我们立下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誓言,在“军纪诞生地”接受纪律教育。
在山高路险的黄洋界,在庄严的纪念碑前,在濛濛的细雨中,我们感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众志成城,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党的历史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
在大井旧居,简陋粗劣的设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条件的艰苦,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作风让我们动容。在小井我们参观了红光医院,几张桌子、几个柜子、几张凳子,搭上木板就是手术台,铺上稻草就是病床。
面对红军烈士墓,我们集体默哀悼念,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在八角楼、谢氏公祠,我们共同追忆革命峥嵘岁月,深刻认识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走朱毛挑粮小道,3.1公里的急行军,让我们明白这条普通的山间小道,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阳关大道”,是“理想之路”、“希望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时代不同了,我们“挑粮队伍”的成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挑粮小道如何实现新的穿越,今天我们最缺的“粮食”是什么,到哪里去挑这样的“粮食”,这支挑粮队伍还会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坚定信念、不断攀登、一往无前吗?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厚重的红色文化洗涤了我们的心灵,现场教学的点点滴滴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漫漫红色之旅,遥遥人生之路。这次体验式的现场教学,将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