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重温《红楼梦》有感

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未读书了。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似乎已经习惯了在网上看文,看得更多的则是网络小说。买书、读书这样的场景已离自己远去。但至今我仍依稀记得曾经看过的那些书籍曾给予过我的温暖与感动。

多次搬家,书籍早已零散,儿时的书柜也不复存在。这些陪伴我多年的书籍只能孤零零的压在床底,无人问津。再一次打开尘封已久的书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红楼梦》。纸张颜色早已泛黄,诉说着时间的久远。装订线早已开裂,时不时地会有几页纸张掉落,这是曾翻阅十几遍的证明。

《红楼梦》——在所有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书籍。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为我购买了四大名著,当把这四本书读完后感觉最喜欢的就是这本《红楼梦》。一遍遍的阅读,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遍读完,面对庞大的结构,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直到第三遍读完,才分清了书中所有人物的具体关系,对荣宁二府所有的丫鬟、小厮都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再后来读《红楼梦》,更多的则是揣测人物最终的命运。

最初读《红楼梦》,追随着雪芹先生的思绪,最为喜欢的就是林黛玉。喜欢她那种“世外仙姝寂寞林”的风骨,常常感动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初遇,不明白为什么宝玉和黛玉已经有了“木石前盟”,可却偏偏又多了一个宝钗,“金玉良姻”预示了他们的归宿,宝玉最终只能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独自哀叹,不知道黛玉是否也会生出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越来越喜欢王熙凤和探春。这二人同为女子,身上都有种男子般的豪气。

王熙凤管理着荣宁二府上上下下几百人,每日游走于夫人、小姐之间,不仅要小心伺候着自己的婆婆,还要讨好老太太,更要仔细安排好大观园内公子、小姐们的日常生活,实属不易。然而如此精明能干的她最终也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探春——在金陵十二钗中除了宝黛,作者最为喜欢的恐怕就是她了,单看她在贾府没落后独挑大梁,对各个院落、丫鬟、小厮的仔细安排,经济管理仔细到一棵树、一朵花所能产生的效益,作者不惜笔墨,整章的回合都是对她的描写,足可见对她的不同。都说悲探春远嫁,说她是因为思家所以哭瞎了眼睛,难道仅仅是思家吗?皇室有那么多皇女,那么多王孙贵族之女为什么没有被选上,外番却唯独选了她——一个天朝没落家族的庶女?在当时社会那个嫡庶有别的时代,一个庶女会被冠以王妃的头衔远嫁,都说是一桩极好的姻缘,真是如此吗?

对于史湘云——这位同样富有才情、精灵古怪的女子,我更多的则是同情。和黛玉同样的身世,却还不如黛玉的处境,起码黛玉顶着表小姐的身份,有一个疼惜她的外祖母,还有追着她到处跑的宝哥哥。而史湘云则是小姐身子丫鬟命。“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是湘云与黛玉最后一次所对的诗句,同样的悲惨与凄凉似乎早已预示着自身悲惨的结局。

金陵十二钗中贾府的四位小姐同样拥有如花的容颜,不同的命运,但都是相同的结局。

元春——在怎样的一种心境下能说出后宫“是见不得人的地方”这样的话来?后宫的复杂早已使曾经的花样少女失去了最初的天真烂漫,取而代之的是勾心斗角、虚与委蛇。即使拥有贵妃的华贵身份,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暴薨”,真是如此吗?

迎春——最为懦弱的女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她而言是最为贴切了。性格的懦弱,致使她面对“中山狼”的无情,也不敢有一丝反抗,只是一味的哭泣,最终以一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缕香魂从此灰飞烟灭。

惜春——不知道是怎样的心境能让年轻的她看破红尘,从此“常伴青灯古佛旁”。

书中令人印象颇深的人物当然也有刘姥姥,贫苦潦倒、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贾府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不停地装傻充愣,充当着丑角,拼命地讨好着大观园所有的夫人、小姐。最终换来的银两其实充其量也就是夫人、小姐们的一顿饭钱。

时至今日,我依旧认为《红楼梦》是所有自己所读过的书籍中最好的。好像已经形成一种习惯,每读完一本书籍都习惯性地与《红楼梦》做比较,不论是世界名著,还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都难以带来《红楼梦》那样给自己的震撼,雪芹先生深厚的语言功底、优美的诗词造诣、巧妙的逻辑构思让《红楼梦》达到一种后人无法企及的文学巅峰。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