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报告》发布,其中明确指出“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支付宝2016年度全民账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移动端;中国“千禧一代”80后、90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力量,80后人均支付金额已超过12万元,90后使用移动支付比例达91%。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缺乏,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未来10到20年内,这一代青少年将成为我国消费人群中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独立经济来源和社会经验,青少年对金钱与消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调查旨在通过问卷,了解青少年群体对消费与理财的认识,并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次问卷调查全部采用网络问卷形式,男女比例约为1.13,被调查者中11~19岁的人占71%,19岁以上的青少年占29%,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调查的第一部分,我们先初步了解了青少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结果显示,18%的人月支出在100元以下,9%的人在2500元以上,绝大多数人的月支出水平在100~2500元之间。
根据年龄与收入水平制作2×2列联表如下,得出K2的观测值为88.4300
年龄 支出 | 19岁以下 | 19岁以上 | 总计 |
1000元以下 | 128 | 14 | 142 |
1000元以上 | 12 | 42 | 54 |
总计 | 140 | 56 | 196 |
可以得出,支出水平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支出也相对越高。这可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生活经验不断增加,其父母对他们的信任度也增强;也可能是因为部分人进入大学,脱离父母生活后,需要自己负担的支出也更多。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同学进入青春期后,叛逆、炫耀的心理使得他们盲目追求名牌或昂贵的产品。不仅如此,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还有除父母外的其他经济来源。
在对青少年高消费问题的看法上,绝大多数受访者认识到了它的危害性,81%的人认为应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说明大多数青少年对未来的独立生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但是,仍有极少数受访者觉得自己有时会盲目从众,这虽然不是主流,但仍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身为青少年,我们即将迈入社会的大门,必须对自己的经济能力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否则严重的入不敷出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极为不利。目前,社会上许多成年人仍未获得财务自由,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没能形成良好的消费观有很大关系。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71%的人购买商品时会考虑讨价还价,超过九成的人购买时注重价格因素和商品质量;当遇到不好用的商品时,约53%的受访者选择坚持用完或转送他人,35%的人觉得应该看价钱做决定,反映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节俭意识;但仍有12%的人会直接扔掉,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将来这一比例还可能继续提高。因此,引导青少年养成三思而后行的消费习惯,将钱花在刀刃上,是很有必要的。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想获得财务自由,理财不失为一种好方法。18%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理财,能独立完成一些理财决策并获取收益;60%的人听说过,但不了解理财的具体细节;22%的人则完全不知道。在前两部分人中,约七成以上知道至少3种理财方式,25%的人只知道存银行;有无理财计划的人则各占一半。当前青少年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财意识,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少年,这些认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对青少年来说,压岁钱可能是他们能够支配的较大金额。在对压岁钱的处理方式上,70%的人通常将其存入银行,23%的人会上交父母,而7%的人倾向于马上花完,说明大部分人已经具有理财意识,懂得将暂时不用的钱合理安排,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青少年普遍对消费与理财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局限的,消费缺乏计划、过于盲目等问题在青少年中仍十分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应对之策。
学校方面加强教育。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影响对他们消费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消费与理财的选修课程;尤其是数学、思想政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课可以渗透相关知识,既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课本内容有趣化,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本身的理解,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财意识,一举两得。
家庭方面注重引导。在调查中,约37%的人认为自己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因此,提高青少年对家庭事务的参与度,对于青少年增强责任感,建立健全人格,都大有裨益。
近年来,“月光族”、“剁手族”、“啃老族”等人群引起人们热议。但大部分人都只看到表面,细究导致这些行为的深层原因,就是他们青少年时期没有养成对消费与理财的全面认识,说明社会对这方面的投入存在很大欠缺。我们建议今后在宣传上,可以借鉴在交通、卫生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制作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动画公益广告、顺口溜等,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另外,应加大对青少年的关注力度,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部分银行已经在这方面做出尝试,推出儿童信用卡服务,融入符合青少年性格特征的功能和元素,让“小鬼”当家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论外界因素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仍是关键。无论消费还是理财,慎重的思考必不可少,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考虑今后的需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应有的价值。时下部分国内高校推出“大学先修课程”,青少年完全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武装自己的头脑,将知识应用到生活,融会贯通,积累经验。
做事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做好对青少年消费与理财的研究和引导,不仅有利于青少年个人的成长,更会对未来我国经济注入活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有能力的接班人。提高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