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关于读书,清高者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用者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林林总总的见解里,哲人培根总结得最好,他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是的,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延展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一本好书就是一趟旅程,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在《论读书》一文中,培根还这样总结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读过的那一本本书,都或多或少塑造了我的性格。还记得在中学时代,我曾经惊叹鲁迅先生字里行间的深意,也感慨过《边城》中的湘西少年傩送和翠翠的青涩恋情。那时,顾城、海子、舒婷等朦胧派诗人的诗歌是我摘抄本上的常客。还有三毛和白先勇,一个夜夜讲着《撒哈拉的故事》,一个安慰着我们,告诉我们他也曾经有过一个《寂寞的十七岁》。在数学考试的前夜,被几何证明和三角函数打败了的我,沉浸在沮丧和失落中无法自拔,是三毛的《倾城》一遍遍慰抚着我的心,从而使我能冷静地对待第二天的考试,并且使我相信茫茫深夜里还有许多人也在挑灯夜读,孤单的并不只有我一人。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但我认为一本好书胜过了天堂。
曾经有这样一首流行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要想读书等明年。”诗中充满了戏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刷不完的微博、追不完的电视剧、朋友圈里点不完的赞以及购物车里买不完的清单。很少有人会想到,窗外春日将尽、天色已晚,是时候点上一盏橘灯,品着一壶香茶,翻开一本好书,将自己放逐于字里行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