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时,儿女们还在忙着工作,老伴整天忙着家务,于是独处就成了我的一门必修课。
一个人,对镜成双影,转身为孤鸿。时间一长,我也就慢慢地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一种情境。我在寂静中轻轻吟诵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个人在这苍茫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瞬间,有一条澄碧的小溪从我的心头潺潺流过,原先的孤独一扫而空。
我爱上了这样一份独处,独处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我的精神之舟在这里停泊,独处温暖着我的躯体,抚慰着我的心灵。我一遍一遍地回溯往事,岁月的记忆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荷塘里的小鱼,一桩桩一件件,都活生生地蹿上了我的脑际,让我想起了遥远的“山间铃响马帮来”。
20世纪60年代初,我作为知识青年支边,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修筑公路。山高路险,“猿猱欲度愁攀援”,于是马帮就成为了当时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一个马帮通常有十多匹到数十匹马不等,领头马的脖颈下挂着一串马铃,它带头走在前面时,铃声叮当叮当地响着,在空旷的山谷里传得很远很远,后面的马儿听到铃声都会紧随其后。马帮不仅为我们运来了生活物资和工业用品,同时还常常为我们带来了精神食粮——积攒了一个多月的报纸和家书,所以“山间铃响马帮来”便成了当时知识青年们心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当听到马铃声,大伙立刻奔走相告,纷纷前去帮着卸下货物,翻看有没有自己的家书。收到家书,大家急不可待地打开信笺,细细品读。那种激动与幸福的场面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回忆是人生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句话的意义。
回首往昔岁月,总有一些明媚的阳光在寂寞的日子里流淌,让人欢喜,让人惦念。独处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它的真谛要靠我们自己去感悟去把握。
独处还是神秘的“过滤网”和“净化器”,即使是往昔岁月里相当悲苦的记忆,也会过滤掉苦涩而净化成为甜蜜的回想。
独处还有着平静、博大、自由的氛围和思维空间,能让思想的骏马纵横驰骋,获得超越升华而变得豁达淡泊,从而领略到“海阔天空”的真实内涵。
独处有着颐养天年不可多得的心境,当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蓦然回首,天机消融于心,没有喧闹、没有客套,没有是非,一个人无言地端坐在阳台上,恣意地放飞心灵,咀嚼人生,品味生活,优哉游哉。
独处是一杯陈年老酒,越久越醇,愈品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