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我很是调皮,脏兮兮的脸上挂着两条鼻涕虫,穿着
破破烂烂的裤子在村子里到处跑。信用社是我最常去的地方,那里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夏风习习,温暖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影影绰绰。我们在树下荡秋千、扔沙包,玩得不亦乐乎。不时听到储蓄阿姨响亮的叫声:不要急,排好队。在她不忙的时候,阿姨会把我们招呼进去,分发糖果,嘱咐我们早点回家,别玩太疯。1998年洪水肆虐,大水把村子
淹得齐腰深。我爬到大榕树上,看着大家撒网捕鱼。此时的信用社已经人去楼空,双手托着铜钱的招牌破旧斑驳,屋子里一张张废纸茫然无助地浮在水面上。父亲说附近几条村子的信用社网点都撤了,以后办业务只能去镇上了。我内心里涌起了一片失落,那是孩童时代最绚烂的记忆。2005年去县城读书时,父亲递给
我第一本属于自己的薄薄的信用社存折,摸着我的头说:“好好读书,以后钱不够就拿这个去取。”从此,它成了我藏在枕头套子里面最珍贵的宝藏。三年间一笔笔加加减减是亲情最美的注脚,它是付出,更是爱。2012年大学毕业后,即将离
开生活四年的城市,我把所有的银行卡都做了销卡处理,唯留下了一张卡。物转星移,彼时的它已经叫作农商行。带着卡里面实习得来的3000块,我一身轻便回到养育我的家乡开启了我的职业旅途。这次,我可以很骄傲地跟父亲说:我是一名光荣的农信人。三尺柜台、拿号排队、存钱取
款,我开始演绎柜员最真实的生活。听社里老前辈追忆新系统上线那阵子的手忙脚乱、三过家门而不入,偶尔夹杂几句对我们迎来新生蜕变的期许。改变的确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不断推进的网点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宽敞明亮的营业大厅和一应俱全的现代化配套设备。时光荏苒,信用社对于我这种出
身农村的人来说,记录和伴随我的成长,有难以磨灭的印记。感恩在心,但愿接下来的日子,我有幸助其发展看它茁壮,续写我们之间那无以名状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