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端午时节,乡下平原的麦子和
田院间的杏子便就黄了。幼年间,老家那边乡村的田地里
大多是种麦的。农忙五月,缕缕温热的夏风渐渐吹黄了麦垄,成片的麦子随风起伏,远远看去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在拔麦的季节里,如果恰好赶上周末,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父亲母亲便会叫起我们,套起车一起去地里收麦。一路行走,寂静的田野里回荡着清脆的牲口脖铃声与蹄子踏地声,空气里微微透着凉意,依稀地能听见夏虫深浅的鸣唱。弯弯的月亮挂在渐渐清晰的天边,静静地注视着初醒
的大地。站在自家的麦田,父母让我在路边看好牲口,便一头扎进麦田拔起麦来。等到东边的太阳探出头来放出耀眼的光辉,父母直起身子歇口气,沾着尘土、草叶的脸上淌着一道道的热汗,看上去红彤彤的。这时如果向身后的麦田望去,一垄垄成熟的麦子服帖地倒在地上,露出新鲜的泥土,有不知名的小虫惊慌地爬来爬去,一股泥土混合着麦香的味道在空气中轻轻弥散……接下来便是扎捆、码垛、装车,劳作间细细的麦芒刺得人皮肤微微地痒。等麦子收到家之后,还要经
过铡麦、打麦、晾晒等工序,然后颗粒归仓。记忆中,端午前后收麦是要忙碌上几天的。然而在忙碌中也会夹带着些许的欣喜,因为麦收时节也正是杏子黄的日子。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杏树,打
春天开花起,孩子们就天天盼望着杏子快点成熟。每天放学,孩子们就搬个小板凳在树下写作业,累了便会瞅着绿叶间一天天长大的小青杏子发呆,有时忍不住摘一颗,放嘴里,酸得直吸气。乡村的街上,各家的杏树也很多,通常到了杏子黄时,孩子们就又该淘气了。看见有杏树的人家没人了,几个人就偷偷爬上墙,伸手够着杏树攀上树干,一边捡着熟透的杏子往怀里摘,一边忙不迭地往嘴里塞,酸酸甜甜的感觉让人既开心又兴奋。看着在墙外等的人急得没法,树上的孩子就会从树上折下一枝往墙外一扔,少不得又是一阵哄抢。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来人了”,大家便急忙出溜下树,扑通跳到墙外,鞋子掉了都不顾得提,一溜烟儿便都跑得不见了踪影。孩子们的端午是在欢乐与玩闹中度过的,而大人们则一边忙地里的活计,一边抓空儿包粽子。大人们早早地从集市上买来粽子叶和糯米、黄米,用水浸泡开,然后从屋檐下摘下马莲叶做的草绳备用。在乡下,人们包粽子时通常会街坊邻居聚在一
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翠绿的粽子叶,雪白、金黄的米粒,软糯的豆沙,几秒钟的工夫里便在妇女们灵巧的手中,奇异地变成一个个棱形的粽子,煞是惹人喜爱。邻里之间的融洽情意也便被包裹在了这小巧的粽子里面了。等到孩子们下午放学回
家,走在乡村的街道上,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煮粽子的清香。一迈进家门,自家的锅灶间也正冒着滚滚的热气。母亲掀开锅盖,取出一只,用凉水浸过,然后解开粽绳,包开粽叶,一个白白胖胖的粽子就可爱地展现在眼前。用筷子夹下一角,沾上白糖,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甜甜的、糯糯的,一股新鲜米粮的味道与粽叶的清香混合在一起,让人唇齿生津,欲罢不能。乡村里的端午,就是一个种下
的希望会随着庄稼疯长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