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婺源印象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遇见这两句诗的时候,我心里便多了一个念想:对徽州古村落的向往、对油菜花海的遥想。

行走在婺源,李坑、江湾、晓起、江岭……当一个个心里默念了千百次的名字,终于成了眼前的景致时,那感觉就像久隔两地的恋人重逢,道不尽的温柔缠绵。在李坑,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行走在纵横交错的青石板道上,仿佛走在安静的旧时光里。不必说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也不必说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单是那些石、木、砖结构的各种溪桥就让人深深迷恋。那些古朴的白墙灰瓦,那些散发着樟木香味的空气,那些茂密的竹海,将这里营造的世外桃源一般恬淡自然。在汪口古村,周围青山环抱、绿水依流,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让人一下子记起“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来。那份安静美好,让人欲就此放弃一切,过上恬静的田园生活。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有人说晓起是婺源风景最美的村庄,但去了那里才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做着买卖,古镇的古样已经深陷于浓重商业气息中了。但那些做生意的,也只是卖一些樟木片、青梅酒之类的,并不似商业城市那般浮华。稍稍用些心思,还是不难寻找到许多的惊喜: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无不诉说着晓起的美好。还有清华镇彩虹桥,我们去的时候是早晨,湿漉漉的空气有种沾衣欲湿的感觉。穿过古老的街巷,来到桥边,清晨的彩虹桥透露着它独有的优雅气质。长约140米的彩虹桥横跨水面,桥体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溪水石墩、一动一静,别有趣味。

在婺源这些村落里,苍藓盈阶、树影参差、禽声上下。若午睡初足,旋汲山泉,煮苦茗饮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该是怎样的美好。兴到吟小诗,出步到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话粳稻,相与聚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人生若真能知此之妙,那不就是东坡说的"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吗?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除那些白墙灰瓦的村落,春日的婺源不得不提的是油菜花。吟咏油菜花的诗词似乎并不多,一向钟爱诗词的我对这种不起眼的农家小花一直有些不以为然,总觉得她带着那么几分俗气,登不得诗词大雅的殿堂。但是从知道婺源的那一刻起,我便改变了自己浅薄的认知。油菜花不是俗气,而是真实地活在百姓生活中。她以自己较小的身躯供民用让人赏,自不是闲花野草之流。更何况,她在婺源是这样的盛况空前、美不胜收。

于是,一踏进江岭,我立刻被那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所吸引,并为之震撼:层层梯田线条曲折多变,从山顶到山谷黄灿灿的花海,浓艳得像是打翻了黄艳艳的颜料,嫩黄得一如满地的韭黄。山谷中有小河,河边随意地聚集着三几个村庄,四周青山围绕,一副极美的婺源乡村风光画卷让人赏心悦目。站在花丛之中的任何位置,透过取景器看到的全是一张张美丽的图片。在明亮阳光下,低头闻一闻浅浅的花香,在花海中自由的畅游,铺天盖地的美景让人猝不及防。

花开成海,泼墨为村。在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中,白墙灰瓦、群山环抱、大地流金。油菜花的观赏地很多,但我相信只有婺源才能成就这样美丽的油菜花海。因为古村的静美,才使得这种震撼绚烂的美丽之中不乏婉约含蓄的深远意境。我信步走在花圃之中的小径上,自己仿佛成为了画中人。当我满怀欣喜却又手脚笨拙地记录下这美丽小山村的片段美景时,内心总是像在沙滩上捡到七彩贝壳的小姑娘一样的喜悦。

未见过的世界总是美好的。然而婺源的美好仍然超过你的想象。婺源的美,不仅在小桥流水人家,不仅在随处可见的油菜花海,也不仅在粉墙黛瓦与袅袅炊烟;它在于千年古镇里的某段悠悠雨巷,在某处散发着樟木香味的木刻雕花,更在于自然环境的优美与婺源人的古道热肠浑然天成。她忽而是静美缱绻的古村落,忽而是温柔起伏的浅山丘;忽而是静水深流里的倒影,忽而是重峦叠翠的青山;忽而如意境悠远的写意山水,忽而如浓墨重彩的油画;忽而温婉娇羞,忽而又明艳动人……这就是婺源。在悄然而至的春天里,美丽的婺源正在悄然盛放。

婺源,你若盛开,蜂蝶自来。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