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感悟母校

时隔二十多年,我率队重回母校,参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高管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著名诗人贺敬之“几回回梦里回延安”的诗句,真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母校是我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驿站,记得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说过:别指望我给你多少知识,我的课对你获得知识技能或世界观的形成能有些帮助就够了。古人说得很分明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然当时有些不以为然,但后来的生活,让我多少悟出了老师话中的真谛。

求是园幽思

求是园在母校东大门。记得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的当天,我穿着硕士服在那里留影,独自一人梳理和纪念读研三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尽管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镌刻在那块黄蜡石上由毛主席书写的“实事求是”四个苍劲挺拔大字,依然昭示着务实执着的特质,注视着这里草木的一岁一枯荣和外边岁月更迭的沧海桑田。

母校前身是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亲手创办的属于中华民族的一所大学。毛泽东对它寄予深厚期待,亲自为陕北公学确定教育方针: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实行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

在烽火连天、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环境中诞生成长起来的陕北公学,正如第一任校长成仿吾为其写的校歌所描写的那样:“……今天我们又在这儿团聚,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努力努力争取国防教育的模范,努力努力锻炼成抗战的骨干……”

“从战火中走来的豪迈?,在发展中奋斗的风采。”从延安走来,母校与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秉持着“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与共和国共同成长,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徜徉百家廊

酷爱晨练的我,在一个很多80、90后的师弟师妹还在梦乡的时分,造访了百家廊。这是一个弧形古风格的廊坊建筑,入门处有建国后第一任校长吴玉章亲笔书写的对联:“言炳丹青,德合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廊坊周围还长着一些沧桑的松树。晨风吹来,摇曳着它那不屈的身躯,显示出清高节气。

徜徉廊坊间,我想起了两位令人钦佩的师长。一位是王传纶老先生。王老先生是江苏省苏州市富家子弟。早年立志于读书救国,1948年清华大学毕业之后,赴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潜心精研现代西方经济学,系统研究苏联经济问题。之后,63年如一日在母校执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读研时我有幸拜读了他相继发表的关于我国银行体系、资本市场、汇率机制、利用外资和宏观调控等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尤其那篇在学术界和决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资金流量分析”的方法及其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应用》,让我耳目一新,理论研究视野顿然开阔。我那篇关于BOT模式在现代农业投融资上应用的硕士论文中,多少也能找到学习汲取王老先生论文智慧营养的影子。

另一位师长是黄达,他是我国金融理论领域的一面旗帜。我读研时,他刚卸任校长职务。我几乎是捧读着他的《货币银行学》以及他那深邃的思想睿智完成学业的,以至于后来一直关注并从他的理论学术思想中汲取精神营养为我履职充电。他立足本土、融会中西、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学术思想至今依然给人们引发诸多的头脑风暴。

汇贤楼明

座落于母校西门的汇贤楼,在那里进行的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培训,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久违的大学生活。

眼前的培训厅,与从前无异,只是增添了一些现代化设备设施,从前的黑板换上了多媒体投影仪。但三尺讲台依旧是当年的摆设。讲台上,老师那高屋建瓴的阐述以及融会贯通的博引,让我找回了从前那张张似熟悉又陌生的脸孔。

这天课罢,正是夕阳时分,我在汇贤楼旁侧的一块绿地里度步小憩,籍以消化这一天下来的课程内容。绿地一侧是深圳学员捐资建立的吴玉章头像。头像下面是邓小平题词: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

余辉下,吴玉章头像那坚毅眼光注视着前方,注视着我国的法治建设,注视我国现代化建设。我在头像前驻足良久,决心为老校长那辈人未竟的事业奉献终身。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