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那只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不到几十户的人家散落的住在一起,传说若干年以前从江西迁徙到此,从此繁衍生息,定居生存,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其实,故乡离我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现代的交通和通讯让距离不再遥远,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徨惑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让我回故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我感到那个小村庄似乎不再属于我,故乡在渐渐的离我远去……
故乡的回忆是苦涩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故乡地理位置的偏僻与封闭,带来了无法改变的贫穷与落后,夜以继日的勤劳也无法改变困顿的现状,劣质的香烟、高度的烧酒,在疾病与苦难的笼罩下苦苦挣扎,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的父老乡亲,眼神里流露出的是空洞与无奈,他们只得把希望寄托给子弟,勒紧裤带祈求能通过科考出人头地,把现实交给梦想,做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黄梁美梦……
故乡的回忆更是美好的。春天的乡村,小桥流水,百花盛开,繁花似锦,蝴蝶在花丛中采蜜,幼童在花海里捉迷藏……夏夜,月光无垠,屋前屋后青蛙和蟋蟀的叫声此起彼伏,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村头的大槐树下,摇着芭蕉扇,讲述着三国水浒白蛇传;秋天,夕阳下,金黄色的田野,稻浪滚滚,一片丰收的景象,老人小孩齐上阵,一起在田野里忙碌;冬日,临近腊月,农家小院的上空都飘起了袅袅的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稻草根的香味,家庭主妇们在灶台边拉着永远也扯不完的家常话,迎接着充满了希望的春节的到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少小离家。从我上中学的时候起,我就离开了故乡,求学与谋生的艰辛常常会令我心力交瘁,每每在我身心俱疲的时候,我都会选择回到故乡那个宁静的村庄小憩,那近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般的安定与祥和,那在母亲膝下的无拘无束的天伦,轻轻的抚平了我所有的创伤,几日的休整后,收拾好行囊,再次出发了……
终于,母亲在父亲走了二十多年后也走了,母亲在与病魔搏斗了两年多以后遗憾的走了,母亲临走的时候,我竟没有太多的悲伤,我只是觉得病魔再也伤害不到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终于解脱了,我立在母亲的墓前想了很久,母亲含辛茹苦的一生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母亲走了,故乡,失去了我最后的牵挂,“娘死儿断路”,我再也没有了理由经常回乡。春节期间,回乡祭奠母亲,站在曾经的老屋门前,再也见不到母亲那慈祥的面容,只看见那紧闭的大门,和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枯草……
年少的时候,向往着繁华的大都市,步入中年,开始羡慕起“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曾经是那么急切着要离开的小村庄,蓦然之间又变得仿佛那么的让人朝思暮想……
我憧憬着解甲归田,重归故里,做一方隐仕,寄情于山水之间,在故乡建一座农家小院落,为那些在外面为生计打拼的亲人们遮风挡雨,在他们累了倦了的时候像侯鸟一样回家歇息。
弹指一挥间,若干年过去了,故乡已是旧貌换新颜,国家的惠农利农的政策让农村早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水电通、公路通、通讯通,现代文明极大的缩小了城乡差别,农民兄弟不仅被取消了几千年来的农业税,还办上了低保、社保、医保。而城市里日益严重的大气雾霾、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让那些生活在城市这座“水泥森林”的人们,急于要逃出城市,回归自然。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方属于他自己的净土。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故乡,我永远的精神家园,你离我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远,魂牵梦绕的牵挂却让我始终与你连在一起。岁月流转,生命轮回,多少次的午夜梦回,多少次的蓦然回首,曾经的起落沉浮、曾经的辉煌与沮丧,曾经的得与失、是与非,如过眼烟云,到最后都化做一缕清烟、一杯黄土,魂归桑梓,将自己交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