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清明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写出“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杜牧,则在清明时节在异乡路上奔波。细雨纷纷洒落下来,春衫湿漉漉的,诗人简直要断魂,便找个酒店避雨暖身,消除心头的愁苦。于是他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在开放的杏花林后面,隐约是个小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飘出了酒香。

这首诗是杜牧的早期作品。唐代安史之乱,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而是反映出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晚唐诗人杜牧,是一位刚正秉直、性情豪迈、敢论大事、指陈利弊的文士。早年他怀才不遇,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才委他依次做了黄、池、睦、湖四州刺史。每任时间都不长,最终却是英年早逝。

就在写作《清明》的同一个时期,杜牧的《并州道中》有诗句:“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诗中表达了杜牧的逃避和对困惑自我的安抚。消沉之中,尽显一个性情刚硬者的无奈。

《并州道中》与《清明》写得大体是同样一种景况,“极目无人迹”的荒村野店,与“路上行人欲断魂”也都是当时并州一带的灾情,并且是“戍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的战乱气氛。晚唐统治阶级腐败,宦官专权,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义军四起。在这种人迹稀少的混乱环境,杜牧的清明,折射出了晚唐北方农村苦难遭遇的生活缩影。但尽管如此,他的笔下仍然有着牧童、杏花和酒的诗意,也让我们因此而憧憬起生活的美好。

杜牧抱负远大、志趣高洁,但有志难伸。他的政治理想是削藩统一、平靖外侮,使百姓安居乐业。但事实上,晚唐政治昏庸、官场混浊,人民的苦难日复一日。杜牧一直生活在美好理想与丑陋现实的挣扎中,“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他常常在衙署独酌,意在自我抚慰,于是清明买醉杏花村,遣闷于酒,寄情于花。盛开的杏花,绽放着他一生的抱负和胸怀。

杜牧的清明,一直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感伤而多思。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