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他架着双拐,步履蹒跚,一步、一步,走得很慢、很艰难。
作为甘肃省南湖分理处仅有的两名客户经理之一,从2007年调到这里工作以来,他每天都是这样架着双拐,奔波在分理处服务的3乡1镇52个村。
从分理处到最远的村子,足足有40多里,而且全是山路,好多路连摩托车都开不了,只能步行。
从事客户经理工作20年来,他累计发放贷款8500多笔,金额2.55亿元,到期收回率达99%。他所在的营业所、分理处,在县支行、市分行各项信贷业务考核中年年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多次被上级行表彰为优秀信贷员。
他叫吴振文,农行甘肃庄浪县支行南湖分理处客户经理。
厄运袭来 梦想折翼
1993年7月,刚从学校毕业的吴振文,和所有踌躇满志的青年一样,怀揣着梦想,参加了农行工作,被分配到甘肃省庄浪县信贷业务量最大的朱店营业所担任信贷员。
刻苦好学、踏实肯干的吴振文,虚心拜老同志为师,从每一笔业务学起,从每一项基本功练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久就熟练掌握了信贷、会计、出纳、储蓄等业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珠算、点钞、记账、结账、编制业务报表等基本功,更是样样得心应手。很快,吴振文就成了支行小有名气的业务骨干,一提起他,领导和同事们都会赞许地竖起大拇指:“振文是棵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可是,谁能料到,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事业家庭都如日中天的吴振文,忽然感到腰部时时隐隐作痛。他认为自己年轻力壮,身体一直很好,自信扛一扛就会过去,根本没放在心上。3个月后的一天,吴振文正和同事一起忙工作,一阵剧烈的腰部疼痛袭来,霎时,他脸色发黄、直冒冷汗,同事们立该七手八脚把他送往医院。诊断结果,肾病综合症,必须马上住院全面治疗。
可当时,正值全行信贷管理系统(CMS)推广上线,各经营行和营业网点需对全部存量贷款一户一笔录入并确认,时间紧,要求高,工作量大,加之营业所其他同事都年龄偏大,操作电脑很困难。躺在病床上输液治疗的吴振文,人在医院,心却在营业所。一想到2000多笔贷款等着录入,他就一刻都躺不住了。只住了8天,他就央求医生同意他出院服药控制,医生无奈地答应了他。出院后,他一边服药治疗,一边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连轴转了6天6夜,终于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部贷款的数据录入和确认工作。
就这样,吴振文一边工作一边治疗,病情也时好时坏,但他强忍着疼痛,坚守在岗位上。
2005年春天,吴振文的病情忽然加剧,臀部两侧和下肢钻心地疼,以致无法站立。在单位和家人焦急的催促下,吴振文才办了请假手续,先后到兰州、西安、北京等地的大医院检查会诊。可是,检查结果却让大家都懵了———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激素类药物,已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也就是说,一双拐杖将伴随年仅33岁的吴振文后大半生。
架起双拐 投身“三农”
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其实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坦然笑对,何况是自信而要强、事业家庭都如日中天的吴振文。背着大家,这个高大魁梧的汉子不知偷偷咽了多少泪水。他想了很多很多,事业、家庭、梦想、未来……都像走马似的在他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他恨命运多舛,恨人生无常,他有过心灰意懒的念头,也有过自暴自弃的想法。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但一想到他负责的21个村近5000户农民,一想到那些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乡亲们见到银行人时期盼的眼神,吴振文狠狠地握了握拳头,暗暗鼓励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需要我!我不能逃避、不能颓废,必须坚强、必须振作!
一天、又一天,他认真地翻看着日历,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配合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坚持按时服药、做按摩、适量运动。
2007年8月,刚刚能架着双拐蹒跚行走的吴振文,激动地来到支行,要求上班工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行领导关切地问他是不是调到支行机关,换个轻松点的岗位,吴振文却毫不犹豫地说:“我还是继续当信贷员吧,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为了尽可能方便他工作和治病,支行决定调他到离家较近的南湖分理处担任信贷员。同样崎岖陡峭的山路,同样亲切淳朴的乡亲,同样噼哩啪啦的敲击键盘声,又和病痛的折磨一起,伴随他度过一个又一个忙碌而艰难的日子。
今年年初,农行甘肃分行加快了与甘肃省财政联合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投放进度。庄浪县是全省58个推进县之一,由于山大沟深、农户居住分散、经济落后,推进工作尤为艰难。而就在此时,吴振文的病情又有所加重,家人着急地帮他联系好了医院,劝他“不能再一次耽搁了”。
可吴振文心里明白,分理处只有他和主任两名外勤,只有他一名专职客户经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要是请假了,“双联惠农贷款”的进度肯定会受影响,一季度“春天行动”综合营销活动的各项任务指标也可能无法完成。
在工作与身体的天平上,吴振文再一次把砝码重重地加在了工作这一边。整个一季度,他马不停蹄奔走着,双联惠农贷款、存款、银行卡、基金、保险……一项指标都不甘落后。
情系故土 恩报桑梓
“庄浪是我的家乡,这里太穷了。我就是想,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事情,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富一点。”坐在记者面前的吴振文,话很少很少,甚至显得有些木讷,一直都是同事们七嘴八舌在替他回答记者的问题。这句话,似乎是他说得最长也最完整的一句话了。
可是,在乡亲们眼里,吴振文却是一名出色的“三农”客户经理。庄浪县支行副行长赵宏林告诉记者,吴振文曾经工作过的朱店营业所和现在所在的南湖分理处,客户有什么疑惑,或是咨询业务、反映情况,从来都是直接打他的手机。“乡亲们可能都不知道农行的客户服务电话是多少,却都记得他的手机号,因为乡亲们都觉得,他更周到、更贴心、更像自家人。”赵宏林说。
“三农”业务投入大、管理难、风险高,吃力难讨好,许多人都不愿干。吴振文却一干就是20年,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他把乡亲都当自家亲戚,用心在做事。”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的确,客户经营中遇到问题,生活中遇到难心事,他比谁都着急。1998年,朱店镇东关村村民朱忠佐等5人合伙申请贷款25万元办一个草编加工厂,吴振文热情受理,通过对5人的家庭情况、经营能力、市场行情和还贷来源等进行调查论证,给予了贷款支持。2001年,该厂遭受了一场严重的火灾,濒临倒闭。吴振文得知消息,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为了帮客户挽回损失,更为了全额收回贷款,他和营业所主任在反复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再次注入资金20万元。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要跑一趟厂里,查看生产情况,帮忙联系销路。不到一年,草编厂就恢复了元气,一年半内还清了全部贷款本息。
即使是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日子里,吴振文也没有一天放下过手头的工作和自己的客户。他惦记着老王的猪场最近生意好不好,又操心着老李的贷款快到期了,要提醒按时归还,就这样躺在病床上不停打电话,医院的护士们纷纷感叹:像这样把工作带到医院病床上的,还真少见!
人生的风雨和磨难,能让年轻的容颜褪色,能让健壮的身体衰老,却不会熄灭灵魂深处的光芒。
吴振文,这个坚强的西北汉子,就这样迎着人生的风雨和磨难,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他用双拐,趟出了一条洒满阳光的“三农”路。
发表评论 社区0 喜欢头衔:确定取消编辑头衔邮箱:确定取消跟踪回复0条评论0次被喜欢请输入你的评论140默认表情阿狸发 布按时间排序|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排序方式:按时间排序按热度排序还没有评论内容友言[?]请输入你的评论140默认表情阿狸回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