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广西讯(通讯员黄当明)自2005年9月广西农信社成立以来,凤山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联社党委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围绕“立足三农、服务县域”宗旨,坚持支农支小支微市场定位,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克难攻坚,经营业绩逐年攀升。
截至2020年6月末,该社资产总额达34.03亿元,比2005年末(1.88亿元)增加32.15亿元,增长17.10倍;各项存款余额29.46亿元,比2005年末(0.81亿元)增加28.65亿元,增长35.37倍;各项贷款余额27.01亿元,比2005年末(0.69亿元)增加26.32亿元,增长38.14倍;实现经营利润4188万元。
社会责任贡献度持续加大。截至2020年6月末,凤山农信社各项存款、贷款存量当地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7.67%、85.85%,存、贷款市场份额占比排全县三家金融机构首位。以一半多的存款市场份额投放了全县近九成的贷款量,有效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特别在投放小额扶贫贷款、农户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复工复产贷款等方面成效更为凸显,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当前农户贷款授信率64.06%、农户贷款覆盖率达26.84%。今年上半年累计支持复工复产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439户,发放贷款金额1.86亿元。当年新增金融扶贫小额贷款1.35亿元,完成自治区联社下达任务3300万元的408.3%,完成县政府下达任务6520万元的206.66%,目前扶贫小额贷款存量达1.9亿元。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5.49亿元,占比57.95%;个人贷款余额13.21亿元,占比49.41%;小微企业贷款7.63亿元,占比28.54%。连续5年来年缴纳各项税费达1000万元以上,成为全县的纳税大户。
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凤山农信社2005年末不良贷款率(四级分类)7.78%,核心资本净额仅为419万元,历年亏损挂账994万元,贷款损失准备94万元,资本充足率为负数。2020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五级分类)3.39%,核心资本净额达2.56亿元,无历年亏损挂账,贷款损失准备1.46亿元,资本充足率12.83%,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有效提升。2005年以前由于农信社业务量小且支付渠道受限,又未开办电子银行业务等原因,凤山农信社2005年末对公存款余额仅为109万元,当年中间业务收入仅为4万元。十五年来,在自治区联社的精心指导下,凤山农信社着力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先后重建了联社办公综合楼和7个营业网点的办公大楼,不断完善物理网点基础设施,大力创新和营销电子银行业务,调整业务结构,优化营商环境,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创新普惠金融渠道,不断向基层延伸金融服务网络,累计布设金融便民点89个(其中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2个),布放各类自助服务设备42台(其中乡村级22台),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更为顺畅,让群众足不出村即能办理业务。截至2020年6月末,凤山农信社对公存款余额7.88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700多倍,当地市场份额占比47.20%。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兴起、支付渠道有效拓宽,中间业务收入也逐年提升,连续5年来年中间业务收入均达4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