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5月19日讯(通讯员马原)今年来,该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市场定位,转变经营理念,加快信贷机制转换,坚持“小额、流资、分散”的原则,使经营从粗放型逐步转变为精细化,为县域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强动力。
精分市场,加强信贷投入。紧紧围绕“一乡一行一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群体,全面掌握和分析所在乡镇人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行政事业单位的总量及结构,差异化、有针对性性的进行营销,下步该行将进一步加速微贷分中心的建立速度,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特点,制定信贷营销及管理方案,将小额贷款审批权限进行下放,促进信贷管理决策扁平化。同时加强信贷投放力度,针对个人小额贷款,对贷款额度在30万元以下,尽量以信用和线上形式发放,贷款利率低,操作简便,让客户办理业务“少跑腿”甚至“零跑腿”;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主动减费让利,降低贷款执行利率,尽量将新增信贷资源更多地满足1000万元以下从事生产经营的民营和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来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通过以上措施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把增量做大,把存量做精,从而使业务经营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精选产品,实施品牌战略。今年二季度,该行实施“农商小贷”信贷营销实施方案,目的就是将“一篮子”信贷产品进行广泛宣传营销,提升广大客户对该行信贷产品的知晓率,最终将“农商小贷”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信贷品牌,但是现有的部分信贷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创新速度还跟不上行业的变化,特色信贷产品仍需加强,该行将进一步对这些信贷产品进行梳理、分类、提炼,进行规范、整合和统一,形成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建立一套覆盖各个乡镇主导产业的特色信贷产品体系。
精干队伍,提升整体素质。现如今信贷营销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主要是因为银行现在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不是产品选人而是人选产品,客户信赖的更多是产品背后的“人品”,现在不仅要靠产品留住客户,更要靠人品留住客户。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客户经理队伍素质建设,彻底改变以往“守株待兔”式营销方法,由坐门等客转变为上门请客,提升信贷服务能力,把信贷营销人员打造成“超级个体户”,把客户培育成“超级传播者”。下步该行将建立客户经理储备库,选拔一批业务知识过硬、操作技能过硬、人品过硬的年轻员工充实到信贷队伍中来,通过不断优化年龄和知识结构,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精化策略,提升清收成效。该行充分认识到当前与不良风险“扳手腕”的实情,采取清收、处置“双手”一起上、一起使劲儿,要求各基层支行对存量不良贷款进行彻底摸底排查,调查清楚借款人、担保人的现状,根据清收难易程度、不良成因等维度做好分类,并逐笔认定清收的可能性,制定不同的清收策略和清收方案,能清收的全力清收,不能清收的加快处置速度,同时发动全员的力量进行清收,不断提高不良贷款清收奖励提成,激发全员不良清收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合力清收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