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信阳市固始县胡族铺镇:迎难而上推进脱贫攻坚

改革开放初期,固始县胡族铺镇陈营村群众蔡林义敢想敢干,年收入突破了万元,被省政府表彰,成为河南首个“万元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胡族铺镇的杨正芳开始以公司的形式经营水产食品,最终建设成农业部颁发的全国两个水产品批发的“定点市场”之一的郑州水产大世界,年销售额上百亿元,人称“水产教母”,她一人带出了300个千万富翁。十八大以来,胡族铺镇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引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胡族铺镇位于固始、潢川、淮滨三县交界,是固始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辖28个行政村、2个社区,83787人。截至20187月,全镇尚有未脱贫人口6421617人,贫困发生率2.0%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脱贫攻坚的壮歌,响彻蓼西大地。

落实政策推开困难

    蒋国发是胡族铺镇刘井村邹营组人。2015年正值壮年的蒋国发与妻子李贵霞先后被诊断为肝硬化和重度糖尿病,高额的医疗费让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很快陷入了生活困境。

20163月,驻村工作队在走访排查中,了解到该户的情况,按照程序将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蒋国发家实际情况,帮负责人按照“菜单式”脱贫项目逐项分析,先后为蒋国发夫妇办理慢性病及特殊病门诊,每月可享受最高360元医药费报销,为其2个女儿申请到教育扶贫资助。解决了燃眉之急后,蒋国发又分别享受白鹅养殖到户增收、光伏发电、以奖代补、公益岗位四项帮扶措施,每年可增收近一万块钱,使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夯实了脱贫基础。

据胡族铺镇镇长李超介绍,为将政策落实到位,该镇每月对已脱贫的20346280人进行动态监测,确保他们不愁吃不愁穿;通过危房户“清零行动”,2017年改造229户,2018年重建申请356户,维修申请258户,贫困户新农合覆盖率100%,贫困户集中供水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入学率100%,全镇筛查办理慢性病门诊2203人,1482名贫困学生已享受教育扶贫政策60多万元;6个贫困村集体收入均超过5万元。

产业引出富民路

320日,胡族铺镇韩店村李坎组的鲁明勤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便早早地来到厂里吃早饭。

  “俺以前在佛山的电子厂打工,一个月四千多块钱,去掉吃住也剩不了多少,去年底回来,听说镇上的鞋厂工资不错,就来试试,现在厂里包吃住,不用加班,一个月就能拿三千多块钱,家里准备让孩子他爹也回来,一家人就能团聚了。”鲁明勤向记者坦言,由于自己两口子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外出做体力活,虽然家里离镇上20多里路,但她还是坚持让孩子到镇上读书,免得以后再遭罪。

  而让鲁明勤满意的鞋厂就是固始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安踏运动鞋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从20178月投产到现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已拓展到8条流水线和10台电脑车,能满足250名员工同时生产。

    近年来,胡族铺镇结合自身人口大镇和农业大镇的优势,立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实,谋划招商“选”资工作,积极做好产业转移的对接,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全镇毛纺织、制鞋、制衣等轻加工业达50多家,并打造了固始安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固始喜洋洋食品有限公司和淮南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明星企业。

  固始喜洋洋食品有限公司现有的36米隧道炉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并安排贫困和在外包室称重和负责园区环卫,贫困户柴玉莲身患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以前只能在家领孩子,自从喜洋洋食品有限公司落户胡族铺镇后,她便在外包室当起了称重工人,从一名家庭妇女便成了工人,自己每个月有两千多的收入,能为家庭做贡献了,一向沉闷的她也爱说笑话了。

胡族铺镇对建档立卡16-65周岁有劳动能力贫困劳动者逐一进行核查,摸清就业意愿,举办了农业、林业、电商三各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并积极与北京、郑州等用工单位联系,劳务输出转移就业688人,本地就业807人,同时,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安置就业,共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780个,年增收至少增收3600元。 

特色农业致富农民

“俺家前两年遭了大难,老伴和不到三十岁的独子得急症,前后脚都走了,剩下一家子孤儿寡母,真是天塌了啊!幸亏领导请博士来教俺种这南瓜,俺这老的老、小的小才过上平常日子。”日前,胡族铺镇迎河集村贫困户方正平指着刚摘下来的一个个橘红色的南瓜,不无感激地说。

2017年,胡族铺镇因户制宜,特邀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吴中营博士定期来镇上进行指导服务,为村民的特色农业种植保驾护航。方正平家就受益于此,今年婆媳二人种植的新品种南瓜亩产达到3000公斤。

喜洋洋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旗下合作社每天仅鸡蛋一项便要在当地要收购2吨,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的养殖业发展。淮南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在胡族铺镇迎河村流转土地560亩,丧失劳动力的村民可以领取土地流转金,余下36户贫困户根据身体素质分别在园区从事农业生产和后勤工作,园区 对当地特有品种——迎河柑橘和迎河淮山药进行改良及优良培育,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向当地村民技术培训、推广种植和产品包销,带动农户共同发展。

近年来,胡族铺镇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发展各类产业项目,全镇1146户享受白鹅养殖、豫南黑猪养殖、小龙虾养殖、脱毒红薯种植和食用菌种植产业政策,获取资金382.6万元,依托蓼西农业生态园、卓成现代农业观光园和博鑫农业种植园和家庭农场,打造万亩“312”生态农业长廊,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使脱毒红薯、迎河村白鹅养殖、双庙村的食用菌、有机香稻、蔬菜、柑橘等特色农业产业向着“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2017年以来,该镇在前期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深加工业,构建产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形成豫申粮油和淮南农庄2个扶贫基地,年网销金额均逾100万元。

居家就业助民增收

“俺要谢谢李书记,要不然俺家日子真是没法过。”昨日,周文兰扬了扬手中正在织着的毛织件,说道,“我现在一个月也能挣个千把块钱。”

周文兰是胡族铺镇三台村后台村民组的贫困户,今年49岁,丈夫去世后撇下一家老小五口人,小儿子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该镇党委书记李育茹到周文兰家走访后,便萌发了“灵活就业”的想法。

胡族铺镇前期通过劳务协作对外输出、扶持自主创业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已解决了绝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像周文兰这样被束缚在家的劳动力仍闲置在家。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20·6年以来,该镇结合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产业促发展、发展带就业”工程,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农业、针织、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培育产业化企业,积极布局“园区、乡镇、村组”三位一体的就地就近就业模式,采取家庭作坊、提供原材料和负责回收销售产品的形式,将岗位送到贫困家庭,让他们一边在家照顾家庭、一边打工挣钱。截至目前,该镇已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贫困户369人,人均年收入逾8000元。

  “我们把就业岗位提供给所有在家农户,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稳定增收的途径,降低了他们返贫的风险,避免了非贫困户因享受不到扶贫政策而造成的心里不平衡,还可以让贫困户从赚小钱开始,增强‘造血’功能,最终拔掉‘穷根’。”胡族铺镇党委书记李育茹说道,最重要的是,在物质生活日见丰富的今天,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农村闲散劳动力由于缺乏精神寄托,许多人不是沉迷于牌桌就是痴迷于一些宗教活动。通过集体劳作,可以让他们交流感情、消除孤独,使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进一步助推乡风文明向善向好。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