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岁寒知松柏 深山栋木成 ——黑龙江农信社锐意改制,大兴安岭“树标杆”

 

党的十九大已吹响“三大攻坚战”进军号角。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打好“攻坚战”,实现“稳金融”,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

    黑龙江省“稳金融”战役中有一场至关重要的“硬仗”,即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全省金融工作会上,省委书记张庆伟提出“力争在2018年底全部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标准,2019年底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常务副省长李海涛要求:“加快农信社改革,没有完成改制任务的市县政府,要加大对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省联社要加快改制进度”。此后,省金融办、银保监局、人民银行、省联社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农信社指导改制进程。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对黑龙江农民而言,农信社好似提供“兜底保障”的“钱袋子”。开春买种子化肥农药缺钱时,创业办企上项目愁资金时,农村贫困群体生产生活犯难时,“找农信社申请贷款”是普遍选择。即使缺少抵押物,也可申请“信用贷款”,这种远优于商业银行的“偏爱”,拉近了农信社与农民的血脉联系。从建国之初一路走来,黑龙江农信各类经营网点近2000家,职工达到三万人,涉农贷款达到1600亿元,是农村网点分布最广、业务规模最大、涉农信贷最多、普惠金融最深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当仁不让的“金融支农主力军”。

    沧桑岁月,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也积压了沉重的包袱。记者在省金融办、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和省联社采访得知,同全国相比,黑龙江农信社的产权制度改革、高风险机构处置、不良贷款化解均处于落后位置。2003年改制之初,黑龙江是历史包袱最重的省份之一,不良率达到过惊人的56%,当年贷款总额200亿元中有100多亿不良,亏损挂账70亿元。虽经多年努力,不良率已降到6%-10%,但在全省金融机构中依然偏高,5a以下农信社多达29家,6a6b级达到60多家。一些农信机构由于规模偏小,一笔不良就会导致整体不良率激增,最严重的机构不良率达到40%

    不良率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农信社的贷款产品构成中,“农户贷款”占比较大。这类贷款品种“风险大,成本高,回报低”。令很多商业银行望而却步。农信社坚持大量投放“农户贷款”,就是为确保农民春耕生产的资金需求。

    除此,近些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其他金融机构调整后形成的包袱被“甩”给农信社,使其压力进一步加大。

    每年农村遭遇自然灾害,农信社要通过“减息免息”降低农民损失,金额多达10-20亿元;遇到玉米等产业发展受阻时,即使放弃效益也要确保加工企业获得低息贷款。特殊的使命与职能,决定了农信社在必要时需“舍小家顾大家”。

    竞争加剧也给农信社带来严苛挑战。近年来黑龙江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7.4%,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进军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一股独大”的时代已不再。加之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对农信社形成“大兵压境”竞争态势。

   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农信社扎根农村,入职门槛低于正规银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偏远地区职工甚至不会操作电脑,使经营管理效益提升缓慢。

    同南方省份相比,黑龙江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较少,产业资本投向金融领域的观念不足,使农信社改制难觅合格的战略投资者。

    荆棘载途,步履维艰。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信社改制任务更为艰巨。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面对艰难,黑龙江农信人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策驽砺钝,勇毅前行!

 

“标杆”引路,“创新”破题

 

    2003年,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2004年,黑龙江列入国务院第二批农信社改革试点省份。2005年省政府授权下成立省联社对全省农信社行使“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2010年,银监会出台《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2014年银监会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的通知》。2017年全国召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2018年,农信社改制列入黑龙江省委深改重点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写入“加快推进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转制为农商行”……

    改革箭在弦上。如何打赢这场硬仗?黑龙江农信社需要突破,需要榜样,需要标杆。

    小说及影片《兵临城下》记述了一段动人往事:1943年,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城防危急。斯大林派赫鲁晓夫到前线集合军官问对策,年轻政委丹尼洛夫大声喊出:“给士兵希望!要树立榜样,我们需要英雄!”赫鲁晓夫问:“这里有英雄吗”?他回答:“我知道有一个”!于是,高加索“神枪牧羊童”瓦西里成为全军榜样,经过生死较量,消灭了德军王牌狙击手,苏军赢得胜利。榜样,力量无穷,激励逆境中的人们自强不息!

    同样“兵临城下”的黑龙江农信社,去年收获了一条令人振奋的喜讯:大兴安岭农商银行跻身中国银监会评选的“全国标杆银行”,这位“先行者”,为黑龙江农信社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内生榜样”。瓦西里的“必杀之技” 是百发百中的枪法,大兴安岭农商银行的“成功秘笈”则是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

    大兴安岭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素有“神州北极”美誉,时逢金秋,这里层林尽染,松涛激荡。从1954年呼玛县呼玛镇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算起,大兴安岭农信人已走过六十多个春秋。步入经济转型期,落后的管理机制、经营理念、员工素质制约着农信社发展。资产总额不足10亿元、利润不足600万元。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困境中举步维艰的大兴安岭农信人,选择以破釜沉舟之志,奋力开拓改革新路径。20101229日,黑龙江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大兴安岭农商银行宣告成立。新组建的农商银行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三会一层”治理架构;招聘400大学生,引进银监局、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30余骨干;建设流程银行做到业务领域、操作环节、经营管理全覆盖;化解历史包袱,盘活不良贷款1770万元,争取地方政府注资1600余万元、优质资产置换不良1200万元;吸引省内外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集团成为新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设立、投资省内外村镇银行开全省先河;到2016年,所辖县级联社全部改制农商银行。

    由旧体制的农信社“蝶变”为现代股份制的农商银行,不仅是字面的改变,而是用创新观念冲破旧的思维惯性、经验主义的长期浸润。大兴安岭农商银行虽然地处边陲、体量有限,但具备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优良基因。用董事长韩德斌的话说:“要坚持不断创新!寻找传统业务突破口,全面实施转型升级特别是经营模式流程与结构的优化升级,借助金融科技支农惠农”。

    被列入“中国绿色碳汇十大事件”的全国首笔1000万元“林业碳汇质押贷款”,使大兴安岭农商行与图强林业局开展的“碳汇金融合作”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1646日,这个局的碳汇造林减排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正式CCER备案并获得国家签发的备案函。大兴安岭农商银行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开发系列碳汇金融产品,第一时间签署了碳汇金融全面合作协议,并以40万吨碳汇量为质押授信投放质押贷款。助力大兴安岭林业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将林区的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本。预计2018年碳汇金融授信额达到10亿元。

   进军“银行系电商”。2017330日,黑龙江省第一家“020生活圈金融服务平台”——“兴安惠商城”成功上线。平台以“三方联动”(银行、商家、客户)模式为理论基础,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携手区域内百余家涵盖衣、食、住、行、娱乐等各领域中高端商家,打通线上线下支付,百姓足不出户购买喜欢的商品。推出线上信用贷款产品,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客户融资难。目前平台注册会员4.86万人。“围绕金融的本质寻求创新,这才是银行跨界的核心所在!”大兴安岭农商银行行长孙华东说。

    早春三月,位于白桦乡的“送互联网科技下乡”现场沸腾了:银行职员手把手教农民如何下载安装APP手机贷款;许多农民簇拥在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马红刚的周围,咨询使用常识。“原来拿着证件、材料去银行柜台贷款,或信贷员挨家挨户填表、签字,手续好麻烦。现在用手机就能直接把贷款转进银行卡里,太方便了!真是想都没敢想的好事儿。”据悉,农商银行春耕之前推出的“兴安贷”APP移动金融产品已投放贷款3000多万。

    金融战场瞬息万变,博弈其中无释卷之暇。201612月,大兴安岭农商行金融科技项目研发小组正式入驻哈尔滨南岗区金融科技产业园,致力于开发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发农户大数据授信模型、农户数据评级授信系统,引入优质企业资源,填补了全省农户信用数据的空白。

    改革创新使资源得到整合,活力和竞争力充分释放。截至201810月末,大兴安岭农商行集团总资产145.36亿元,是成立前(2009年末)的22.63倍。负债总额127.25亿元,是成立前的22.52倍,各项存款94.80亿元,是成立前的17.45倍,各项贷款余额78.26亿元,是成立前的33.97倍;连续六年监管评级在2级以上;自主研发的“信合同利”理财产品被评为“中国农村金融十佳品牌创新产品”;荣膺“全国标杆农商银行”。

 

众擎易举,征程过半

 

    变“包袱”为“财富”。得益于大兴安岭农商银行“先行先试”的经验借鉴,2016年以起,黑龙江农信社改制步伐全面提速。从以往“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扶优模式”,逐步转变为直面问题、着力处置化解风险机构的“补短板模式”。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联社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为以股份制为方向,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重点是开展股权合作,补足高风险农信社短板。采取“股东主体涉农化、股权结构多样化、股本构成民营化”原则,运用市场机制,新设、合并、引进认可农信社、支持“三农”市场定位的优质战略投资者,培育选取新“母体行”参与并购重组“问题农信社”,增强改制机构的资本实力,提高法人治理水平,改善经营服务质效。

    农信社规定,对战略投资者的募股以“立足本地、面向市场,平等参与、公平竞争,主业涉农、资质优良,志同道合、互助共赢”为原则,优先考虑真正有志“三农”发展、真正认同农商行市场定位和价值理念的实力股东,与农商行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股东利益与农商行价值的共同增长。

    农信社制定了优厚的股权合作政策。参改农信机构平均股本金3亿元左右,投资入股比例可达股本总额的10%,对监管评级5级和6级的机构持股比例分别可达20%30%。新老股东实行统一的认购价格。

    “栽得梧桐引凤来”!截至目前,农信社共吸引法人、自然人投资144.4亿元,其中股本金108.5亿元,消化历史包袱35.9亿元。全省成功组建41家农商行,改制任务完成过半。大庆、黑河、大兴安岭、鸡西4个市地域内实现整体改制。

    农信社独特的发展潜力及优势,成为吸引战略投资者踊跃签约的关键。首先,农业大省黑龙江农业基础地位牢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价值功能将被重新发掘,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农信社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农村金融改革力度持续加大,银监会发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信社系统。省政府出台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级地方政府在帮助清收不良贷款、提供优良资产置换、提供低成本资金、税收奖励和费用减免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净化农村诚信环境力度空前;同时,农信社决策链条短、市场反应灵敏,机构数量大、网点覆盖广,有与农民的人缘、地缘、亲缘关系密切的“文化传承”,有为数众多忠诚度高黏合性强的农村客户资源,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认知度;此外,作为新兴的股份制中小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民间资本参与农信社改制,是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绝佳机会,收益稳定、发展潜力大,这些优势必将有力推动农信社高质量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纷纷向农信社伸出合作“橄榄枝”。

    战略投资众擎易举,体制机制弃旧图新,地方政府拉动扶持,终于使黑龙江省农村信用联社的历史包袱得到彻底化解,资产总额、存贷余额等经营指标迈上新台阶,发展潜力被充分激活,股份制的体制机制优势逐步显现,经营效益大幅跃升。

 

改制不改“质”,支农建新功

 

    改制后的黑龙江农信社焕发生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中屡建功勋。

    精准扶贫勇担“兜底使命”。虽然全省各金融机构都在开展精准扶贫,但农信社肩负着最艰巨光荣的“兜底任务”。这种使命担当,从农信社制定的“三个百分百”中可见一斑:对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率100%,对已录入贫困户贷款需求确认率100%;对已确认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满足率100%。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各级农信社已与全省55万贫困户一户户对接。符合条件贫困户都得到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农信社共发放扶贫贷款余额37.7亿元,受益农户7.1万户。

    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省联社全辖抽调人员,在各地村委会的配合下,开展了全面、集中、系统的评级授信工作。评级授信户数214.7万户,评出信用户63万户,信用村2122个,占全省村总数的27%,评出信用乡镇342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9%。困扰农信社多年的“顶冒名累大户、虚假授信、过高授信”问题得到根治。黑龙江省省长的公开表扬农信社:“215万户基础资料很宝贵,要合理利用,发挥好基础信用资料与网点相结合的优势”!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也称赞农信社是“开展基础农户信用调查最好的金融机构”。

    “务本力穑”助三农。农信社每年备春投放400-500亿元农业生产贷款,在巩固农户传统种养业基础上做细农户贷款,目前投放100万户,贷款余额820亿元。实施支持现代化大农业“十领域百千万工程”,即农村信用社支持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设施农业、农副产品物流、生态农业、种粮大户、城镇化建设、龙头产业化企业、农业科技等10个领域数量、贷款规模分别达到百、千、万、亿级。目前“十领域”贷款余额234亿元。

风摧根犹正,雪压志更坚,陪伴黑土地农民一路走来的龙江农信人深知,改革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他们坚信只要初心不改,跬步不休,就一定会从胜利走向新胜利!

 

图为大兴安岭农商银行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 ”纪念活动

Picture1.jpg

图为大兴安岭农商银行艺术节

2.jpg

图为大兴安岭农商银行送科技下乡推广“兴安贷”。

3.jpg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