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昔日“南飞雁” 今夕“归巢凤” ——记捧乍镇铁厂村养殖大户何芝昌的创业致富路

 近年来,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新热潮。不少外出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把在城市里学习到的技术及商业思维带到家乡去,实现个人致富的同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前是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现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如“归来雁”“回巢凤”一般。兴义市捧乍镇铁厂村关口组的何芝昌便是亿万农民工中返乡创业致富的典型代表。

 

自幼家贫:异乡漂泊谋生计

    1981年深秋,何芝昌出生在兴义市捧乍镇铁厂村关口组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五人,何芝昌是最小的一个。4岁时,因为农村医疗条件所限,母亲因病去世,一家人的生计全靠父亲一人撑起。初中毕业后的何芝昌慢慢体会到父亲的不易,便决定在家帮助父亲做农活,但那时的何芝昌一家仍旧是全村最穷的家庭。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外出打工浪潮的推动,渴望改变现状的何芝昌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外出务工。2003年外出广西西林打工时,因其所在木材厂经营不善,工资没有结,只给了50元的回家路费,失望的何芝昌只能暂时回乡,在回家的路途中认识了和他同样遭遇的杨春素,“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年轻人相聊甚欢、情投意合,回乡不久后便喜结连理,开始了共患难的生活。

 

孝子心切:游子思乡燕归巢

    婚后的何芝昌夫妇二人便跟着两位姐姐在广西学做佐料生意,聪明肯学、肯吃苦的二人很快就掌握了佐料生意的诀窍。无论是从佐料的好坏分辨,还是佐料的保存方法和价格趋势的判定,夫妻二人都了如指掌。本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可就在苦难的生活刚有些起色的时候,家中的老父亲身体已经不日不如一日了。孝顺懂事的何芝昌深知父亲的不易,无奈之下,只能和妻子返乡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幼小的孩子。2012年冬,父亲因病去世后,何芝昌夫妇二人靠种植烤烟等经济作物挣了些钱,又在兴义农商行捧乍支行贷了两万块钱便盖起了二层小楼房,何芝昌终于不再是村里最穷的一家了。但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大。何芝昌不得已又出门打工,给人跑车、修下水管道,妻子杨春素在家照顾娃娃、喂猪、种地,日子勉强过得下去。有一次行情好的时候,杨春素卖了家里的五头猪,共卖得了近一万块钱,聪明的杨春素心想要是我能养五十头猪,那岂不是可以卖得十几万,而且,还可以给猪买保险,一头猪保费才十块钱,如果猪死了,那每头就可以获赔1000元,反正也不亏。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何芝昌,夫妻二人仔细盘算后便决定开始他们的养猪之路。

艰苦创业:披荆斩棘会有时

   返乡创业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想要扩大养猪规模,不仅需要专业的养殖技术,更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夫妻二人犯了难,资金、技术一样都没有。何芝昌想起了以前一个卖饲料的经销商提到过如果与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便可以免费学习养殖技术,两人便主动联系公司,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技术渠道解决了,那资金呢?何芝昌心想,如果向亲戚朋友借的话,两个月还行,长期周转肯定行不通,毕竟哪家负担也都重。资金问题没解决,养殖之路行不通便暂时被搁置了。直到2015年春节前,恰是农民工返乡的高峰期,兴义农商行捧乍支行组织召开了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会上我行客户经理向大家介绍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优惠金融政策,何芝昌听后兴奋不已。了解情况后,客户经理严永飞就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市场行情、资金需求等与何芝昌进行了详细攀谈,并为其提供了8万元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修建了700多平方的大场圈,开始了养猪创业之路。

 

勤劳致富:夫妻合心万事兴

   “凡事惰则难,凡事勤则易”。2016年秋,兴义市捧乍镇盛繁养殖场正式成立,勤劳好学的何芝昌抓住每次贵阳新希望公司技术员来现场教学的机会,从猪仔的喂养、冬夏护理到日常防疫、病期治疗等方面,何芝昌都细心学习,并逐一记在本子上以便翻阅,不久,妻子杨春素也掌握了养殖技术,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杨春素一人就可以给两百多个猪仔打疫苗,和丈夫一起创业,撑起这个家庭的半边天。何芝昌、杨春素夫妇为人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勤劳善良,也因此有了比较稳定的客源和销售渠道。目前,盛繁养殖场共有母猪25头、猪仔233头,平均每年可以卖500多头,销售额达38万元左右,一家四口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全村最穷的人家到如今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何芝昌说:“我们家从最开始贷款2000块钱,到现在20万,我们家这房子能盖起来就靠农商行的支持,如今养殖场的兴办也多亏了农商行的贷款政策好啊”。谈及未来,何芝昌则希望养殖场稳定后能扩建场圈、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自养自销”。“在家自主创业比在外强多了,只要肯干、不怕吃苦,机会也不比城里少,而且还能照顾娃娃读书”。何芝昌望着自家墙上贴满的奖状欣慰地说道。截至目前,兴义农商行累计向何芝昌发放贷款六笔83万余元,用于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实,像何芝昌夫妇这样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典型代表比比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农商行的贷款政策换来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一直以来,兴义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政策号召,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理念,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实体经济、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未来兴义农商行将继续秉承“百姓银行”的理念,将信贷资金用在老百姓身上,搭乘助力脱贫之风,让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受益,携手共建家乡美好生活。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