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安徽农金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元

近年来,安徽省联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努力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在全系统共同努力下,农商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员工整体素质及企业品牌形象均有了质的提升,核心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截至7月末,安徽全省农商银行资产规模便已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03.1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773.17亿元,各项贷款4804.62亿元,存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农信第8位,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7年位列全省同业首位。

明确目标 不断深化改革

2014年底,安徽省农信社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造,发展进入农商银行时代。面对新形势,省联社于2015年适时推出深化安徽农商银行改革的“顶层设计”,即:以“抓发展、控风险、推改革、强素质、树形象”为抓手,大力推进“小银行 大平台”建设。

据悉,“小银行”是全面创建内控好、服务好、效益好的“三好银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商银行;“大平台”则是建设省联社信息科技、产品研发、风险管控、支付结算和教育培训五大服务平台。目前,已有7家农商银行经验收达到“三好银行”标准,先进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此外,安徽省联社全面启动了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工作,力促农商银行挂牌“新三板”甚至直接在主板上市,打开全新的转型发展空间。目前,省内83家农商银行已有72家农商银行完成在省股权登记结算公司的股权集中登记托管,15家农商银行启动了“新三板”、主板挂牌上市工作(其中铜陵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等4家农商行已获得银监会前置审批通过)。

立足市场 发力移动金融

近年来,安徽省联社为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大力挖掘移动金融市场,主导开发了省内技术最新、功能最全、界面最好的“掌上银行”——安徽农金手机银行,涵盖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网上购物等多项功能,到6月末,安徽农金手机银行签约户数已突破500万户,达到514.65万户,通过手机银行发生信贷交易282.44亿元。

依托手机银行,安徽省联社又于2015年初创新推出了“社区e银行”综合服务平台,力求推进物理网点的服务转型,加强与线上渠道的互动,把强大的网点服务与高效的线上服务紧密结合,构建了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服务渠道体系。到6月末,全省共有82.3万人注册成功,吸引了5.63万户商户进驻,累计交易商品和服务262.67万件(宗)、金额达17332.09万元。

同时,农商银行的微信银行也于今年顺利上线,累计发展用户21141户、绑卡7870张。到6月底,全系统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67.36%。通过手机银行、“社区e银行”及微信银行,省内农商银行构建了全天候的口袋银行服务体系,覆盖了客户基础金融业务,不仅方便了客户,同时也大大改变了全省城乡居民的金融生活方式。

支农支小 推动地方经济转型

面对经济新常态,安徽省联社指导各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亲以及决策链短的独特优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江淮经济转型发展,为全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支农方面,利用多年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经验,结合各项政策优势,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产业链金融、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如全面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到6月末累计发放此类贷款3497万元,惠及79户涉农企业和农户;进一步探索扩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5亿元和1.74亿元;全面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贷款余额达206.37亿元;全系统涉农贷款投放总量持续增长,到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3151.72亿元,比年初增长2.82%,占全系统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融资)的75.37%。

支小方面,一是大力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新路径,如推进4321银政担合作模式,到6月末发放“银证担”贷款274.77亿元,市场份额约占54.94%;75家农商银行开通“税融通”贷款业务,实际发放贷款21.42亿元。二是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建立独立的审批流程,探索高效的决策模式,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全省农商银行设立小微客户专营机构229家,培养专业信贷人员1913人。三是为中小客户减负举措精准落地,全面推广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及续贷贷款等创新业务,三类贷款总额达到297.36亿元,超过17万户中小企业受益。到6月末,全系统小微贷款余额3237.32亿元,贷款户数34.39万户,申贷获得率达97.38%,全面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

近年来,安徽农商银行系统以占全省约20%的存款市场份额,发放了占全省70%以上份额的农户贷款,占全省37%以上份额的涉农贷款,成为服务“三农”的领头银行;发放了占全省37%份额的小微企业贷款,成为小微企业伙伴银行;发放了占全省39%以上份额的县域贷款,成为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

精准扶贫 创新帮扶模式

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系统中的强力引擎,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路径。

安徽省联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指导全省83家农商银行主动担当扶贫重任,发挥本土银行的信息、资金、决策优势,创新实施“金融+”、“农商银行+”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变“被动式”“授鱼式”“慈善式”的传统扶贫模式为“主动式”“授渔式”“帮扶式”的可持续扶贫新模式,奏响金融扶贫最强音,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2015年7月,安徽省联社与省扶贫办联合开发推出“金农·扶贫贷”专属信贷产品。对省内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0个县(市、区),只要符合条件、有生产能力和创业需求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内免抵押、免担保的专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并执行基准利率、财政贴息、免购保险等优惠政策。到6月末,已授信贫困户25.54万户,授信金额54.27亿元,发放贷款余额4.28亿元。

2015年底,安徽省联社出台《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计划累计投放扶贫信贷资金超过350亿元,其中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累计投放150亿元,并实现全省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要求全省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扶贫体制机制,丰富扶贫信贷产品,立足产业、创业就业、民生保障以及普惠金融四大扶贫举措,精准发力,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坚决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到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对64.06万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授信54.27亿元,发放贷款4.28亿元;发放贫困地区民生保障工程贷款28.2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3.12亿元、产业扶贫贷款13.22亿元。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贷款64.35亿元,当年投放20.9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近3.77万户。

打通服务 夯实发展基础

在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全省农商银行不断加大全省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优质服务送到城乡居民身边。

截至6月末,全省 83家农村商业银行共设立物理服务网点3104个,加上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50家,全省农商银行的网点已经超过全省银行业网点的40%;全系统累计发行金农卡5419.38万张,发卡量位列全省同业第一。其中,累计发行金融社保卡2636.67万张,约占全省金融社保卡发行总量的60%。

为畅通城乡支付结算渠道,方便城乡居民办理金融业务,全省农商银行继续加大物理服务设施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投入。到6月末,累计设立农村金融服务室1701家;累计投放ATM自助设备4705台,约占全省ATM布放总量的16%;布放多媒体自助终端856台,布放POS机具8.17万台,设立助农取款点6351个;为196.28万客户开通网上银行,为320.23万客户开通互联网支付服务;累计为861.53万客户开通了短信通业务,发送业务短信1.95亿条;96669客服中心24小时受理呼入咨询,为客户答疑解惑188.3万人次。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