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内蒙古农信 十年跨越再上征程

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联社成立十周年,内蒙古农信社服务对象恳谈会及“大地金秋·农信情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履行社会责任主题晚会”日前在呼和浩特召开。

恳谈会上,自治区联社理事长、党委副书记杨阿麟发表了讲话,6家旗县级法人机构理(董)事长,部分服务对象,农信社老领导、老员工、先进代表进行了发言。通过听取广大客户和各个层面人士的的意见建议,搭建了共谋发展、加强交流沟通的桥梁。

当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各金融同业和合作机构代表,全区农信社93家旗县级法人机构代表、客户代表、农信社创始人和先进人物代表,观看了“大地金秋、农信情怀”演出。舞蹈、演唱、朗诵、情景剧……全部由农信社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精彩纷呈的节目。

迅速发展壮大

从1951年第一家信用社——敖汉旗贝子府信用社开立,内蒙古自治区农信社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65个年头。2003年,国家启动了以管理权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被列为第二批试点地区。2005年8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联社正式成立,并于2006年初正式管理全区农信社。

十年来,全区农信社恪守服务“三农三牧”宗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内蒙古全区农信社大力实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信贷“1234”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及服务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五个一”等工程,在保证传统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基础上,重点支持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十年来,全区农信社累计投放贷款13789亿元,其中投放农牧业贷款8177亿元,占累放额 的59.3%;小微企业贷款4654亿元,占累放额的33.8%;两项合计占到了全部贷款的93%以上。全区农信社用占全区银行业14%的资金,提供了全区90%的农牧户贷款,三分之一的个体私营经济贷款,三分之二的下岗再就业贷款,60%以上的生源地助学贷款。

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的同时,内蒙古农信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5年8月末,内蒙古农信社资产总额4053亿元,存款总量3012亿元,贷款总量2374亿元,分别是自治区联社成立之初2005年的6.4倍、7.7倍和10倍;营业网点达到2331个,占全区银行业网点总数的49.7%;建成助农金融服务点11379个,覆盖了全区99%的行政嘎查村;发行金牛借记卡2439万张;从业人员3.3万余人,占全区银行业从业人员的35.1%。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发展离不开改革。内蒙古农信社稳步推进农商银行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15年8月末,全区93家旗县级法人机构中,农村信用联社67家、农商银行23家、农合行3家,股金总额150亿元,其中投资股占比99.9%。90家机构全部取消资格股,52家机构法人股占比达到35%以上。全区农信社法人治理日趋完善,经营机制逐步转换,“三会一层”职责清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改革又为创新提供了动力。从2006年实施“科技兴社”战略以来,相继建成核心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2007年末,全区93家旗县农信社的2310个网点成功联网,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2008年3月,成功发行金牛卡。开通农信银个人账户全国通存通兑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同城实时清算系统,接入全国农信银信息系统。

2013年,为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自治区联社聘请专业咨询公司,组织编制全区农信社IT建设五年规划,以建设“三大中心”、“五大标准体系”、“六大系统应用群”为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目前,全区农信社信息化网络覆盖全区12个盟市。一个联结城乡、汇通天下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已经形成。昔日的“短板”成了助推农信社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让广大农牧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

十年只是一个新起点。内蒙古农信社将承接良好的发展势头,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坚持立足“三农三牧”、服务城乡社区市场定位,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以打造“三支银行”为方向,努力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