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吉水联社牢牢把握“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通过创新机制、优化服务等,不仅促进了企业壮大,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他们各项存款余额达39.66亿元,较年初增加8.12亿元,增幅25.75%;贷款余额达18.35亿元,较年初增加1.98亿元,增幅12.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6亿元,较年初新增10423万元,累计发放19846万元,存贷款总量、增量均居当地金融机构首位。
灵活机制吸引客户
通过成立微贷事业部、创新信贷品种、精简贷款流程,吸引更多客户
为从源头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吉水联社结合小微资金需求“短、频、急”等特点,从机制上入手,通过成立微贷事业部、创新信贷品种、精简贷款流程,吸引更多客户。针对粮食加工等季节性差异较大的行业,他们推出最高额抵押贷款,一次授信、周转使用,节省了每次贷款前资产评估的一大笔费用;针对香料油企业存货量大,导致企业周转金需求较大的特点,推出存货质押贷款,有效解决其资金周转难问题。
永盛农庄总经理袁海波就是其中受益的一个典型代表。2012年,他以租赁的形式在文峰镇炉下村租借当地30亩荒地用于农庄开发,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论证,2013年初,他拿着多年积累的200多万元准备大干一场。可是刚到2月底,他就发现各项支出严重超支,经过反复测算发现,资金缺口至少在90万元。
由于农庄尚未营业,没有固定收入来源,袁海波在多家银行都求贷无果。经人介绍,他抱着试试的态度走进吉水联社微贷事业部,没想到客户经理当天就到农庄开展贷前调查,经过审批,3天后他就拿到了90万元贷款。当年6月,他的农庄游泳项目开始营业,可同时容纳500多人游泳,日接待游客达到1500 多名。
真诚服务留住客户
转变观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办事效率,让客户得到实在的服务
据了解,习文伍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青年职工,近年来在吉水联社2亿元贷款支持下,已成长为一名年创税收千万元的民营企业老总,其创办的江西金鸿马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每年带动2000多人就业,在全市同行业中连续4年业绩排名第一,并被评为吉安市十佳运输企业。他还先后荣获吉安市百名农民创业标兵、吉水县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等称号。
“转变观念,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是吉水联社理事长胡福亮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发展轨迹的一个缩影,更是吉水县信合人孜孜以求、奋力践行的座右铭。为让小微客户能得到更好的服务,今年吉水县联社又成立了小微贷款事业部,专门对接小微企业客户。
吉水联社还从辖内公开竞聘选拔一批学历高、能力强、干劲足、经验丰、年纪轻的工作人员,分为三个小组,对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资金需求,并在满足风险防范的同时,尽量精简操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最多1个星期内便可办理完,让每位客户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目前,该事业部已发放贷款9106万元,服务185家小微企业。
兑现责任感动客户
按照重点选贷、择优支持、扶强龙头的工作思路,帮助留守妇女创业
“银行确实是盈利性机构,但同时也肩负着社会责任,对于下岗工人、留守妇女等弱势群体创业,哪怕利润少一些,只要风险可控就应大力扶持。”胡福亮说。
几年来,吉水联社按照“重点选贷,择优扶持,扶强龙头,激活市场”的工作思路,重点支持八都的粮食加工、螺田的生姜和大蒜、白沙的西瓜、白水的茶叶、尚贤的高梁、水南的药材、文峰的园林、花卉等产业发展,并重点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有效支持留守及下岗妇女创业。
匡美燕也是吉水联社成功扶持的一个案例。2005年,匡美燕看准了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肯定需要大量苗木的商机,她开始苗木种植。2009年,她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0万元。眼看2010年的形势越来越好,她想抢在竞争者前面扩大规模,可是扩大规模的资金却让她犯了愁。在朋友介绍下,吉水联社专门为她创新贷款品种,以农业产业经营户贷款的方式给她贷了20万元。4年来,她累计向吉水联社贷款80余万元,。
现在,匡美燕的苗木基地从最开始的不到30亩,扩大到80多亩,对于今年纯收入突破40万元,她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