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坚持面向“三农”、社区、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服务,有力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截至2012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1786亿元,增长16%,居全省商业银行第二位;各项贷款1159亿元,增长14.5%,居全省商业银行第一位;实现拨备前利润50.7亿元,增长90.6%,列全省商业银行第一位;其中,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22亿元,同比增长11.1%;投放中小微企业贷款362.8亿元,同比增长38%。在全省推广建设“四个一”标准化助农金融服务点5600个,行政村覆盖面达到60%,22家县级行社吸引新农保、新农合业务,增发吉卡211万张,为支持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月初七刚上班,《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来到长春市人民大街的农信大楼,专程采访了吉林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唐忠民。
深化改革 创新转型
加快产权改革,深化“富帮穷”战略;由做业务、做产品转向做市场、做客户
2013年,吉林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2%,地方级财政收入预期增长为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经济增长将有力地带动银行经营效益提升。同时,各家金融机构、小贷公司也纷纷进入农村和县域市场、高端市场和优质客户,这给农信社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对此,吉林省农信社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策略。计划到2013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突破2000亿元,增长13%;各项贷款达到1300亿元,增长12.5 %;实现拨备前利润51亿元;拨备覆盖率70%,提高7.4个百分点;新资本口径资本充足率达到3 %;全年组建11家农商行或达到组建标准,40%的行社基本完成股权改造。
唐忠民表示,加快产权改革深化“富帮穷”战略是首要策略。今年内,吉林农信社将完成舒兰对永吉、九台对德惠、榆树对靖宇并购组建,并通过自身发展和溢价募股方式达到组建农商行条件。吉林环城、磐石、敦化、珲春联社要在上半年挂牌;洮北、东辽、通化郊区、辉南等联社要在今年底前成功组建。
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引进民营资本和国有企业投资组建上寻求突破,在组建股份制农村信用社上寻求突破,在“三类社”稳健经营中组建农商行或股份制信用社上寻求突破,在“引智”上寻求突破,要选好试点,抓好落实。然而唐忠民特别强调,各行社推进产权改革必须贯彻落实保持吉林农信系统完整性的七条意见。省联社允许大股东对高风险社进行控股组建,但要确保系统党委不变、不能脱离科技系统、不能随意解聘高管、不能随意解聘员工。
在经营模式上,吉林农信社将推行由做业务、做产品向做市场、做客户转变,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来创新产品、完善制度、提升服务,全面满足需求。通过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来优化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从依靠存贷利差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转变。坚持差异化服务,做好金融创新转型。
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吉林农信社提出,将通过完善农业现代化金融、县域特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大力发挥金融支撑作用。
“完善这三个金融目标,重点是要深度挖掘市场需求、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实现传统业务领域的新突破。”唐忠民表示。同时,更要创新生态金融,要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建设、推进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第二个十年绿化规划、无公害种植、养殖和中部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给予金融支持,推进吉林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管理升级 提质增效
在信贷方面,吉林省农信社始终把资产的管理升级放在首位
管理先行,他们完善财务授权、财务审批、预算决算、费用管理等制度流程,做实财务管理基础;树立了资本管理的理念,把业务规模、资本计划、创利能力和资本回报统筹起来,切实加强资本管理工作;强化资本约束,规范股金分红行为。
通过发挥“五线对一点”稽核审计模式的作用,吉林农信社将继续开展序时稽核、移位稽核、后续稽核等工作,加大稽核频率,充分发挥稽核监督效能。试行聘请资质高、实力强的外审机构,对省联社及农商行的重要业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农商行的经营年报进行审计评价,增强稽核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抓好案防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对道德风险实行“零容忍”,严查重处违规问题,防患于未然。加快推进流程银行、IC卡、贷记卡、人力资源和事后监督等28个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系统支撑创新、引领发展的平台功能。
“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不会营销的银行。”唐忠民认为,2013年,全省各行社要转变理念,主动出击,积极抢占优质市场和优良客户,提升行社各项业务营销水平。
他们锁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和重点产品,突出“新三农”和县域两个核心市场,针对新兴市场主体,加大营销和产品开发,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继续推进个人存款营销,改进服务,吸引居民、农民个人存款。
同时,建立个贷和小微贷营销团队。吉林省联社将有培养潜力的大学生和新招录的400名专业人员充实到营销岗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优秀人才向营销一线流动。打破营销界限,做实县域,突破县城,鼓励竞争,拓宽市场空间。在做好“直补保”、“循易贷”等“傻瓜产品”基础上,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研发创新信贷产品。
此外,吉林农信强化电子渠道培训推广与营销,充分依托现有电子服务渠道,加快实现一般类产品全员营销、重点产品高管营销、创新产品渠道营销,提高客户贡献度和服务满意度。
唐忠民强调,县级行社要结合自身面对的市场和客户需求特点,以效益为中心根据自身实际合理调整信贷结构,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要严把贷款增量关,特别是要关注社团贷款、大额贷款风险。同时省联社要加强客户准入和信贷风险监测管理,从产业、市场、额度等方面审核把关,有效防范新增贷款风险。要积极开展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和清收工作,努力盘活存量资产,确保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目标。省联社将加大资金创效考核,规范存、拆、放行为,着力解决县级行社资金大量闲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