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霜降时节的结束,一场绵亘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三秋”大会战临近尾声。此时,在我国南方地区,农民有的在抢收双季晚稻等农作物,有的在忙着给茶叶培土;在我国北方地区,收获者则忙于将农作物入仓、入窖收藏。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三秋”生产活力十足,各农业大省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早早掀起助农热潮,备足资金,“贷”动秋收,做好各项涉农补贴代发工作,在实现农民增收增效的同时,也为来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村户 及早调研早筹集资金、早落实工作、早见到实效,改进服务方式,开展送贷下乡、进村蹲点、对口帮扶
为保证广大农户不误农时,山东德州市德城区联社坚持“早筹集资金、早落实工作、早见到实效”的“三早”工作指导思想。据德城区联社刘玉磊介绍,早在8月中旬,他们就及早安排信贷人员深入村户、农资、农机销售等部门,调查了解“三秋”生产资金缺口情况,对所辖区域农户需要购置的农机具、小麦种子、肥料、农药等秋播物资情况进行调查,估算所需资金数量,做到“资金早筹措,计划早制定”,积极筹措4500万元信贷资金专项用于“三秋”生产。
安徽天长是农业大市。为保障这个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优质油料基地今年再获丰收,入秋以来,天长农合行多次在工作会议上,把支持秋收秋种生产作为信贷支农工作的重点进行了专题部署。行领导班子带头并组织了百余名信贷员深入乡村调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状况。他们改进服务方式,开展送贷下乡、进村蹲点、对口帮扶等活动。结合开展实施“三大工程”和“金融服务家家到”活动,该行积极完善农户经济档案,适时调整农户的信用程度,以信用程度衡量贷款额度的方式,提高农户的信用认识。该行郑经文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天长农合行所有营业网点延长服务时间,做到早上班、迟下班,坚持节假日不休息,随时发放“三秋”农户贷款。
资金充足 保障物资
将信贷资金向农户倾斜,提高信用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办贷手续、加快办理速度
“今年棉花市场普遍走低,望江农商行及时了解到我们公司的情况后,迅速调查分析作出决定,由辖区内的华阳支行分批次发放皮棉仓单质押贷款3600万元,保障了我们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解决了农户和轧花厂、收花站等小型企业收购资金难题。”这是澳宝江花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德丰在全县企业家座谈会的发言。
据安徽望江农商行常皓天介绍,他们深入粮棉油重产区,对种粮大户、特色种植户进行专访,并给他们“把脉开方”,将信贷资金向农户倾斜,提高信用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办贷手续、加快办理速度。截至9月末,已累计投放支持秋收秋种贷款共计4.32亿元。
泗水地处鲁中南纯山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秋收秋种更是一年中的大忙时节。结合“三大工程”建设,泗水联社加大对花生、地瓜购销、加工等资金扶持,新增授信826万元,确保了秋收资金所需。“围绕富民惠农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对优质高效农业、地方特色农业等相关企业采取‘创新思路、特事急办’的灵活方式进行扶持,满足其生产资金需求,其间向圣昌肉制品、永春堂制药、永嘉果蔬等涉农龙头企业新增授信2260余万元,保障了企业秋季生产、收购资金需求。”该社李超和韩宁说。
专项指导 突出重点把“网上备耕”作为小额农贷的一种专项贷款进行支持,使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湖北丹江口农商行的代雪梅向记者讲述了当地农民的新事:这些天,三官殿办事处高家沟村村民王清山通过丹江口农商行三官殿支行贷款5000元,购买了一台电脑,然后就忙着在电脑上查阅农业生产信息。王清山告诉周围乡亲:“如今种田也要讲科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我在网上查找丹江口和周边地区蔬菜作物的价格行情,发现小清菜和大豆角一直在我们这里走俏市场,卖价也好,我决定今年4亩地全部种上小青菜和大豆角。”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争相购买电脑并接上宽带,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网上备耕”正成为农民“三秋”生产的新方式和新时尚。为了帮助缺资金的农民购买电脑,丹江口农商行把它作为小额农贷的一种专项贷款进行支持。装上电脑后,农民坐在家中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农作物、农资市场的价格行情及各种特色种养信息,然后村民们聚在一起交流意见,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农资采购渠道。今年以来,丹江口农商行已发放专项贷款502万元,帮助740多户农民用上互联网。
同样在安徽天长,在当地农合行的扶持下,小芡实做成了大文章。自2007年以来,天长市组织实施了芡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逐步建立健全了芡实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支持做大做强芡实特色产业,发挥品牌效应,使小芡实真正成为大产业,天长农合行积极帮助支持芡实商户发展,近期共对20多户芡实经销商户发放收购贷款近200万元。目前天长龙岗芡实产业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之路,这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芡实远销苏、浙、沪、闽等多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