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玉华
“小时候有许多梦想,有个梦想是在家门口开办一家银行,让白花花的银子,在乡亲们的口袋中流淌,早日摆脱那忍饥挨饿的日子,让生活过得舒适安康……”
这是70岁的农民孙向阳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21行抒情诗,题目叫《农民身边的银行》。这位来自山东省昌邑市韩家港村的老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他从八九岁起一直做了60年的银行梦,去年农信社帮他实现了“开办银行”的愿望,在他家里安装了一台金融自助服务终端。“乡亲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农信社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啦,我愿意为他们的财富保驾护航。”孙向阳说。
在22日由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农村信用社60年发展历程暨金融服务产品博览会上,记者进入国家会议中心后在山东省农信联社展区见到了孙向阳,而他正是60年来中国亿万受益致富农民的一个缩影。
扬帆起航 与时俱进
上午10点,开幕式启动。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谢学智、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银监会原副主席史纪良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1951年,农村信用社破茧而出,新中国农村金融事业扬帆起航。尚福林表示,60年来,广大农信人始终坚守在金融支农的第一线,立足县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近8万个网点遍布乡镇,近80万员工奋战一线,服务8亿农民兄弟,提供了全国近80%的农户贷款,承担了近80%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机构覆盖重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参观下来的整体感觉耳目一新,非常现代化。”一位农信社人士对记者说。本次博览会共有28个省级信用联社和农商行参加,公共展区共分为历史发展回顾、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综述、特色金融产品综述、履行社会职任综述、大事记和优秀摄影作品6大板块,集中反映了农村信用社60年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发展成就。
记者发现,更引人注目的还是各省展区展出的近几年来创新推广的220多个特色支农金融产品,涵盖了农户金融产品、小企业金融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产品、微型创业金融产品、消费信贷产品创新、金融营销服务、金融IT等7大类。“这些产品不仅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还兼具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客户、抢占市场、创造价值的利器,满足了城乡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也为全国农村农村金融合作机构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一位乘兴而来的行业专家如此评价。
“作为最熟悉农村、最贴近农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服务工作中表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创新推出了一大批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需要,特点突出、针对性强、深受农民欢迎的金融产品。”尚福林对本次博览会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借博览会激发调动农村信用社服务 “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创新,改进服务,以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回报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回报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帮助,更好地支持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农信故事 精彩回眸
农信社或许还没有自己的品牌,但农信人已经具有了打造品牌的意识。在海南省联社展区,一辆普通自行车记录了信贷员们的足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海南,许多地方至今仍然无法通车,信贷员只能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为了强化“贴近农民”的发展理念,海南省联社提出了打响“自行车银行”品牌的目标。
而除了肩头沉甸甸的服务“三农”担子,采访中让记者感动的是农信人始终推崇践行的社会责任。在河北省联社展区,在发展成就篇、业务产品篇等“乐章”之外,还有以支持地方经济为己任、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13年底,全省近50000个自然村将实现“农信村村通”全覆盖,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全方位、不受时间限制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渠道。
栉风沐雨60载,农信人更没有忘记发展历史中需要铭记的。2008年,四川擂鼓信用社的“帐篷银行”,绵竹清平信用社的“板房银行”,都是营业场所在地震中倒塌后,农信人用大爱搭建起来的临时便民银行;山东省农信社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李金玉,舍身保护国家财产牺牲的毕英兰,一心为“三农”服务因公殉职的优秀信贷员魏大东、王兴山等英雄人物。“60年沧桑巨变,老一辈农信人的优良传统在物转星移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近年来山东农信社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会铭记传统、珍惜荣誉。”山东省联社展区一位年轻的农信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各省展区的工作人员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内蒙古、广西、新疆、贵州等展区的工作人员不仅身着靓丽的民族服装,而且接待来宾都以各具特色的民俗礼仪盛情待之。其他展区的工作人员也都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身披穗带,待人接物“功力”不凡。广西展区的壮族姑娘微笑着对记者说:“这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竞技显身手的舞台,我们在尽最大努力把现场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星光灿烂 谱写未来
22日晚,国家会议中心外还举办了纪念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暨支农评先表彰大会,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出席并发表讲话。国务院有关部门代表及各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全国32家省联社、农商行负责人出席上述活动。
周慕冰表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凝聚了几代农信人的心血,在60年光辉历程中,各地农村信用社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人物,创造了一大批支农产品和服务,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有关部门和方面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银行业监管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希望广大农村信用社立足县域,不断创新发展,成长进步,为我国农村金融和“三农”发展谱写更加华美的篇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打造农村信用服务品牌,展示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成果,中国银行业协会农合委认真组织开展了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评选活动,制定支农服务创新金融产品评选办法,组织各农合机构进行支农创新金融产品的申报。为增强产品评选的先进性、引导性,根据农信社业务特点划分了7个种类,得到广大农合机构的积极响应。
表彰会上,授予山东寿光农村商业银行等10家单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海南琼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郑诗程等40名同志支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辽宁辽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星级道德信贷工程”等70个产品最佳支农金融产品奖。
“我愿在庆丰收的日子,看到乡亲们像过感恩节一样;我愿在一年复始的时候,看到乡亲们的存折上有十万百万的增长。让我以最真诚的深情,祝福乡亲们日子富足幸福吉祥!”看得出,孙向阳的诗结尾处仍然意犹未尽,他告诉记者,他知道全国有80万的农信人在和他一起守望,有了这80万人的不懈耕耘,才使得8亿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和“三农”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