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县农信联社一直坚持以利农、兴农、富农为服务“三农”的宗旨,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对涞水县城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给农民暖心
本报记者 王艳葵 通讯员 杨志民
寒风似针,真情如火。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近日到河北省涞水县采访,尽管天气寒冷,但龙门乡龙门村的服务网点依然红火热闹。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正在办理存钱业务,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别看天儿冷,我这心里可暖着那!县联社真是为咱群众办了件大好事,以后存钱取钱再也不用走4、5里地到别处办理了。”
建网点助发展
在帮扶农民的征途中,不仅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农信社姓‘农’,与农民兄弟血肉相连,唇齿相依,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应该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涞水县农信联社理事长戴玉刚是这么讲,也是这么做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门乡是涞水县山区乡镇,距县城较远,多年来一直没有服务网点,群众存款、贷款都要到其他乡镇或县城办理。去年,县联社累计投入资金50万元,在口乡、龙门乡建起了两个网点,并抽调5名业务骨干进驻网点办公。目前,在全县范围内已设立网点24个,包括13家信用社、1个联社营业部、6个储蓄所和4个分社,在岗员工195人,极大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明义乡东官庄村的张学林逢人就说,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县联社的大力支持。2007年,在外打工的张学林看到同村人发展大棚香菇挣了钱,他也想建大棚。但是建一个大棚需5000多元,再加上菌棒等投入至少也需要2万多元。由于他没有多少积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乡信用社,希望得到资金支持。没想到信贷员多方考察后,决定给予他2万元贷款支持。
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张学林建的大棚当年就收入2万多元。经过这几年发展,他从一个大棚发展到3个大棚,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香菇种植能手。几年来,涞水县联社支持香菇大棚、大棚蔬菜建设资金数亿元,其中仅明义信用社就为300多户农民提供贷款1500万元,促进了乡里的大棚香菇发展。
去年夏天,涞水县九龙镇等6个村庄遭受洪水袭击,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户生产经营及野三坡旅游业。戴玉刚等前往灾区查看,送去价值5万多元的米、面等生活物资,并号召全体职工捐款1.4万元多元。他们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由北庄信用社制订信贷支持方案,开通抗灾救灾贷款“绿色通道”,对灾后农业补种、抢种、房屋道路维修所需贷款,在搞好调查的基础上,做到随到随办,累计投放信贷支持资金1500多万元。不仅挽回经济损失4500多万元,还为农民增收上亿元。
送服务到农家
把阳光办贷和承诺服务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涞水县联社从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品牌形象入手,以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促发展。
戴玉刚告诉记者,为保证各项贷款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联社大力进行了贷款营销。客户经理在服务辖区内走访村干部,了解农村发展产业,调查农户经营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使富户更富,促进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同时他们还开展了“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确定每一名客户经理联系100个重点农户,建立农户档案,掌握发展项目的动态变化,采取“送信息、送科技、送资金”的方法,在支持全县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
涞水县联社把评选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提高服务质量、实行阳光办贷和承诺服务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两大工程”建设。把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作为农村信用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幅增加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覆盖面。
目前,该县13个基层信用社都成立了有信用社、村委会领导和社员代表参加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根据借款人信用程度、资金状况、经营状况三个方面评定信用等级,评定信用户21000多户,并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使信用户在生产资金困难时随时持卡到信用社办理贷款。
互促实现双赢
农信与农户近距离接触,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了农信的社会影响力
针对县域产业发展情况,他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围绕重点行业,选准营销重点区域,集中人力、精力、时间,对旅游、种植和养殖三大产业中的规模专业村全面调查
涞水县联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了大棚香菇、薄皮核桃、肉奶牛养殖三大特色产业,大力支持这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实现了农民与县联社互促双赢。
他们选定信用环境好、村两委健全、班子团结,村民积极性高的永阳镇东垒子村作为小额贷款推广试点村。客户经理冀振川多次到村,利用高音喇叭、走访农户或在村里显要位置张贴宣传材料进行宣传,动员群众成为新用户并办理小额贷款卡,此举提高了群众对小额贷款的认识程度。目前已对村里42户农民进行了评级授信,占全村农户的15%,授信金额117万元,使收益群众得到了实惠。
2010年,县联社开展了“农户进万家”活动,以“进农户、进基地、进企业、进社区”为目标,开展“农信进万家”活动,深入了解农户、经济组织和企业的资金与结算需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农信社的经营特点,切实解决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不足问题,
这些创新举措,实现了农民增收与县联社共同发展的目标。截止2010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5亿元,较年初增长2.5亿元。累放农贷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的70%以上,全县60%的农户得到过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受惠农户达6万多户。
戴玉刚向本报记者表示,涞水县联社要借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有力契机,加快农信社改制步伐,争取在2011年底前申请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为涞水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