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贷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呈现金额大、笔数多、不良率高等特点。通过抓清收,把死钱变活钱,不良贷款又回到支持三农经济的正常轨道上来。”谈及近年来清收农村干部拖欠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省农信社)贷款工作,省农信社新闻发言人陈奎明深有感触。
近年来,我省出现一些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问题,并且愈演愈烈,至2007年底拖欠本息达1.7亿元,破坏了社会信用环境,使农信社正常运营受到影响,也使急需贷款的农户贷不到款,损害了农民利益。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公职人员拖欠贷款负面影响很大,导致不少贷款户持观望态度,严重阻碍了农信社正常清收工作。”陈奎明说,信用社资金成了“唐僧肉”,大家都认为农信社的钱能贷到就是自己的钱了,想方设法找信用社贷款,形成大量违规违法的贷款,使真正需要用款的农民借不到钱,严重影响了农信社的支农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及省纪委主要领导关于妥善解决机关单位和公职人员拖欠省农信社贷款问题的指示,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农信社在全省部署开展清贷工作。
“清贷工作要一抓到底!机关单位和公职人员欠贷不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单位和人员倚仗手中权力,恶意拖欠。抓机关单位和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就是以实际行动表明,欠债不还,不但为道德不齿,也为党纪国法所不容。”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清贷工作涉及人员多、情况复杂,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
政法、教育、卫生等是欠贷较多的部门,省纪委相关负责人与这些单位的主要领导联系,协调他们督促本系统的单位和公职人员还贷。
省农信社及时掌握、监控和汇总清收工作动态情况,为清贷工作提供第一手资讯。
机关单位是否讲诚信,对社会诚信建设有重要导向作用。清贷工作以机关单位为突破口,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清贷工作整体推进。
三亚市政府拨出700万元,一次性还清了市检察院和海棠湾镇政府拖欠长达十多年的两笔欠款。
澄迈县政府垫付531万元,为县检察院、县农业局、县物价局和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中心等单位还清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