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揭秘呼和浩特共识

小额信贷从业者汇聚内蒙古,就行业发展达成4点共识,业内称其为“呼和浩特共识”
 
 
 
 
  ◆本报记者 宋毅
  一群游走在资本最边缘的人,在内蒙古达成了“呼和浩特共识”。
  8月4—5日,超过预期人数的第二届小额信贷创新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额信贷从业人员汇聚于此。能反应所有参会者的心声并达成一致意见,应是此次论坛最成功的地方。
  “做民间金融改革的实践者、先行者;审慎发展并完善微型金融市场;加强行业自律,争取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空间;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最后达到普惠金融发展目标。”会议结束后,这几点获得了参会者的普遍认同,且被行业称为“呼和浩特共识”。
  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秘书长焦瑾璞对会议的评价是:讨论内容更务实。
行业困惑
  政策犹豫、监管缺失、无合法地位、融资难,使小额信贷陷入困境
  小额信贷自上世纪70年代于孟加拉国诞生,至90年代被引入中国,再到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和小额信贷组织,其一路走来的发展时而顺畅,时而受阻。直至今日,我国的小额信贷行业依旧在困惑中挣扎。
  经济发展对小额信贷的需求与小额信贷的实际处于失衡状态。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吴晓灵看来,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合法地位问题和资金开辟问题,而政府政策对于小额信贷机构也犹豫不前。
  2006年底,银监会将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并称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业内人士把它们叫做农村金融机构的 “正规军”。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已在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之后长时间的无政府状态、监管混乱以及货币政策紧缩,都让诸多投资者瞄准了这个获得跻身金融行业的机会。看好它们的把它们叫做“涉农新军”,不看好的或持观望态度的,将它们称作“杂牌军”,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的小额贷款公司并没有“牌”。
  致力于乡村发展的贷帮北京办事处傅晓燕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有商业运作模式,有较成熟的管理经验,但没有“牌照”,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这对公司的资金来源、信用评级都有所限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在论坛上明确表示对整个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并不看好:一方面因其只能放贷,不能吸收存款,小额贷款公司的总资产是用自己的钱造出来的,它们恐怕是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最接近的行业,甚至资本收益率要低于资产收益率,因此,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今后出现几千家甚至上万家银行,将会对小额贷款公司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在成都市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祥看来,沟通地位薄弱、制度制约强、理念偏差大、融资成本高是当前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几大融资现状。
共识达成
  让从业者达成共识的前提,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期待与企盼
  拥有着同样的身份地位、面对着同样的市场现状、陷于同样的发展困惑……众多的小额信贷从业者都对行业的美好明天充满了期待和企盼。
  央行发布的 《2011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家,其中13个省市的机构数量超过3位数,贷款余额2875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4亿元,新增贷款同比增长88%。
  伴随着这些数字所产生的非凡意义,社会对小额信贷领域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的涌现,既缓解了整个市场上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又能迫使民间借贷的利率有所下降,缓解借贷风险,这对于农民及微小金融机构来说大有裨益。
  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表示,目前我国从经济机构上看,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小企业市场,这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形势,而且未来经济增长很可能就在小企业上,因此,小额信贷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现在以大银行为主体、以服务大中型企业为目标,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质押物运作的金融体系,难以适应草根经济体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微贷业务是必然发展趋势。
  可见,小额信贷作为民间金融的实践者、先行者势在必得。与此同时,行业对监管完善的呼吁之声一直也未减弱。
  监管持续缺失可说是小额信贷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由各地政府承担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由于人员有限,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准入的审批上,而对业务风险的监管较为薄弱。
  “两级监管,三层操作”是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会长刘克崮给出的监管思路。“两级就是中央级,管大的中的,地方级管小的、微的。我们的监管体系在中国只能是两级,绝不能第三级,具体操作的时候,地方可以下延一层,比如省里的规则市里帮着做,少量信托可以发动一些县的力量,但是不能把整个管理交给县,县里层次没有能力管金融,这个要把握好。”刘克崮进一步解释道。
  还有相关业内人士指出,若要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必须建立自律、互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股权要相互制衡,成为公众公司,交易所对交易信息的披露,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审计,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是一道小额信贷行业未来发展的待解命题,也是学术界、理论界讨论的焦点
  一边总结经验、谋划创新发展,一边已有新型小额贷款公司做出了一个“痛苦而艰难的决定”。
  7月21日,自称拥有中国最严谨网络借贷平台的哈哈贷网发布了宣布关闭的通告。通告显示:“基于目前中国市场的信用问题及哈哈贷目前遇到的运营资金的短缺,我们将很抱歉地宣布关闭哈哈贷网。2011年9月2日起,我们将全部停止哈哈贷服务。”哈哈贷的命运只是当今小额贷款公司即将走向繁荣的小插曲,还是其在商业模式选择上的历史必然?
  一道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命题摆在了从业者面前。
  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在这个时候将小额信贷的从业者聚集起来,就是要让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探讨,看这个行业还存在什么问题,然后着力解决,以谋求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他看来,现在小额信贷的概念正在被拓宽,除了为小客户提供小额放贷之外,它还可以给小客户提供包括微型存款、汇率结算、保险担保等各类服务,小额信贷正在向微型金融转变的阶段。“但目前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差,从长远来看,若没有政策的支持,它们与银行、正规涉农机构的差距将越拉越大,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就很难在市场立足。他建议,小额贷款公司应打破传统思路,以民间资本为主导,向村镇银行、社区性小银行、中小银行发展。”
  吴晓灵在论坛中提出,与商业银行的错位竞争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之道,小额贷款公司就应成为信贷市场的零售商。
  “我认为不要引导小机构、小村镇银行长大了变成大银行,不要做这种引导,小机构、草根机构就是永远趴在草地上,匍匐前进,不要改变服务对象,不要幻想着未来为大企业服务。那草根机构的前途在哪?第一资本利润率是最高的,第二,可以做的很大,但应该是扁平的大,方向就是沃尔玛,世界第一,做的都是零售,对的是大众,但是它世界第一,你就把你镇做好,村做好,县做好,对于多数小机构,应该立足于自身起家的土壤,把你起家的家底干好,在此基础上,少量的允许扩张,就是跨县、跨省。”刘克崮表达类似的观点。
  从人们在论坛中的发言不难看出,他们还是担心小额贷款公司会走偏了方向。刘克崮希望小贷公司能够确定好自身的服务对象,有自己的主产品,从而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郭田勇也强调,要防止小额贷款公司发生使命漂移。
  “期待中国的小额信贷行业在支持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三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期待给予小额信贷应有的地位,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焦瑾璞说道。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