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2023 年 www.zhgnj.com

王小龙:“浙江农信是最土、最近、最亲的银行”

 马上还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直到被催促,浙江省联社理事长王小龙一直都在和记者探讨普惠金融能否实现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统一、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和个人需要怎样的金融服务等业界关心的热点话题。

两年前,在履新浙江省联社理事长不久后,王小龙就曾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阐述自己对于业务定位、普惠金融等多个方面的见解。两年过去,在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可以感受到,这位浙江省联社掌门人始终秉持着农信机构坚守本土和普惠的理念,并推动全系统行社继续为实体经济输送金融活水。

“发展普惠金融是农信机构的使命,从长远看,必然带来宽广的发展机遇。”这是王小龙非常确信的观点,也是浙江农信发展的定位所在。

浙江农信的业绩证明了这一观点:截至2018年末,浙江农信系统存款余额20420亿元、贷款余额13897亿元,存贷规模领跑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16%,比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我们的普惠金融做了一些有情怀的、长远的事,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因此现在各项数据表现都非常好、非常扎实。”王小龙告诉记者。

与地方经济紧密相依

2018年10月末,浙江农信存款余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超过全省总量的1/6、在全国农信中排名第三。存款稳步增长的同时,浙江农信的贷款余额达到13686亿元,增量、增速均创5年来新高。在各银行普遍反映负债难的当下,浙江农信如何实现逆势增长?

王小龙如是总结:“在金融服务上,我们浙江农信是最土、最近、最亲的银行。”

“最土”指的是服务最本色、最接地气。作为浙江人民自己的银行,浙江农信扎根在基层,对农村的各种情况都十分了解。浙江农信的信用体系建设正是扎根本土的生动反映。在持续10年“走千访万”活动的积淀下,全省3/4的农户、3/5的行政村和1/3的乡镇评定为信用户和信用村镇,全省有超过80%的农户在农信系统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年复一年的进村入户中,浙江农信的本土优势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强。

“最近”指的是离老百姓最近、最贴心。例如,在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浙江农信的投入可谓不计成本,在很多偏僻的海岛和乡村,浙江农信是当地唯一的银行机构。普陀农商银行东极分理处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东极分理处是岛上唯一的银行,如果没有这个网点,岛上居民要坐两个小时的船才能抵达最近的银行。

也曾有其他银行在东极岛设立分支机构,但由于盈利压力,这些网点最终一一撤并。只有农信的东极分理处一直保留了下来。“这种网点没有规模效应,效益不算好,但我们有情怀,所以会一直坚守着。”王小龙表示。

“最亲”则指的是与民营企业最亲,血脉相连。截至2018年末,浙江农信系统支持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含个体工商户)达64.61万户,较年初增加12.18万户;贷款余额7854.34亿元,较年初增加816.99亿元,户数和余额较年初均实现增长。目前,浙江农信承担了全省近五分之一的民营企业贷款,是民营经济贷款总量最大的银行。

“浙江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第一笔贷款都是我们农信发放的。”王小龙表示,浙江农信还将继续与民营企业共同成长,2019年,要努力实现民营企业贷款新增1200亿元、户数增长15%、利率同比下降10%,进一步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质效。

无论是最土、最近还是最亲,都是浙江农信践行社会责任的简略总结。依靠着有情怀、有温度的服务,浙江农信赢得了当地百姓和企业的广泛认可,也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新突破。

主动融入乡村振兴

2018年,浙江省联社和浙江省农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浙江农信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下文称“《意见》”),其中明确了2018—2022年,全省农信系统将新增5000亿元贷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比浙江过去一直在做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加宏伟和全面,战略出台之后,我们非常振奋。对我们农信的挑战很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宝贵的发展机遇。”王小龙告诉记者,浙江农信主动与省农办对接,提出一年新增1000亿元、5年新增5000亿元的支持计划,并进行了细化。在2018年11月末,浙江农信就提前超额完成了2018年度1000亿元的目标。

全力支持和配合的背后,折射出浙江农信对于农村发展极为乐观的态度。王小龙认为,随着交通等方面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固有的地理概念和时间概念都不断被压缩。浙江正在规划打造3个“一小时交通圈”,未来全省将更为紧密地连接。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农村的生态环境、产业环境不断完善,将会带来全新的产业发展预期与模式。

为此,浙江农信在全面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水平之时,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浙江提出,三年内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即年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配合这项工作,浙江农信不断增加贷款投入,在支持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吸引能人返乡创业的同时,鼓励各地行社根据村情实际和区位特点,通过整合资金、人才、信息、渠道等资源搭建金融惠村强村平台。

但金融可以做的还远不止这些。《意见》指出,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实现普惠金融全面覆盖、绿色金融全面深化、乡村治理全面融入、精准扶贫全面发力,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这也意味着,浙江农信要提供创新服务,更为深度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

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浙江农信推广“道德银行贷款”“好家风贷款”,让道德、信用成为农民获得贷款的绿色通行证,从而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信用体系建设就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我们和政府一起推动,花了很大的功夫,让有道德的人有钱发展,形成示范引导效应。”王小龙表示。

又如浙江农信围绕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发挥农信社基层服务网络优势,承接和延伸社保、工商、不动产登记等各类政务和公共服务,着力打通“最多跑一次”的最后一公里,进而让社区百姓“一次都不用跑”。通过这些举措,浙江农信丰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容。

“未来的农村可以做到一产、二产、三产都在这里,达到真正的产业融合。”王小龙表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切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浙江农信将持续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做全方位的普惠金融

无论是支持“三农”,还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浙江农信的服务逻辑始终简单而独到,都是发展普惠金融。王小龙认为,浙江农信的普惠金融必须是全方位的。他说:“对浙江农信而言,普惠并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件扎扎实实落到每家每户老百姓的实事。”

什么是全方位的普惠金融?在王小龙的理念中,全方位的普惠就是不加选择、不追求高利润、为所有需要金融支持的人和企业提供服务。在金融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让真正惠及每个社会成员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我们鼓励行社把普惠扩大到全面。”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形势演变下,大行纷纷进入县域,与农信机构展开竞争。对此,王小龙表示,今年农信机构的竞争压力可能会有所加大,但人缘、地缘的优势依旧突出。

谈及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王小龙认为,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以及符合银行信贷标准的抵质押物,但企业主的诚信度高,还款意愿和能力都很强,理应成为银行服务的对象。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微企业的“人格化”。

要立体化地呈现小微企业的真实情况,在传统的财务报表等材料以外,银行需要更多的数据。为此,每年的1-4月份,浙江农信系统都会开展“走千访万”活动,万余名信贷员下乡进村收集用户信息,这项工作已持续了十余年。目前,新一年的“走千访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与此同时,浙江农信将自己的用户信息系统与政府多个部门打通,代理了包括社保、纳税等在内50余个缴费项目,丰富了数据库。在判断客户信用情况时,浙江农信不仅可以审查用户的财务信息,还能看到水费、电费等支出,确定是否授信、授信额度多少。

对于用户数据的深度了解也为发展社区银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两年前的专访中,王小龙就提出“要做社区银行的建设者”,这与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谋而合。此次采访,他又对社区银行的概念做了更进一步的阐释。王小龙认为,社区银行并不是指一个实体银行,而是指相关业务体系,开展的前提是紧密的熟人体系。

在广袤的农村,由于乡土文化的积淀,传统的邻里关系和诚信道德理念仍占主流,配合农信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社区银行已经初现雏形。例如,信用村建设就是社区银行的一种形态。

但在城市中,人口流动性大,人际关系松散,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社区。“浙江农信一直尝试与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在城市中打造与农村相类似的社区熟人信用体系,探索社区银行的模式。”王小龙告诉记者。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