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2023 年 www.zhgnj.com

张占斌:做好产业布局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图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一年来,关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进一步探究有关话题,《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县域经济研究的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张占斌在采谈中表示,要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就要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优势,加强要素优化整合,实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

加大投入 做好产业布局

《农村金融时报》:您认为实现产业兴旺的难点和关键点是什么?如何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为行动纲领,结合我国乡村发展实际,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做好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张占斌: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这其中,做好产业布局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乡村振兴能否实现的难点和关键点。

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大是我国城乡关系的一个基本事实,但它只是问题的表象,其根源是城乡在产业发展上的巨大差距。不管是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还是外在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都要立足于城乡产业发展这一基本逻辑。正是城乡产业发展在比较优势、发展效率、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上的天然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基本目标除了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要通过乡村的产业振兴来实现经济振兴,最终推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多元目标的实现。

《农村金融时报》:中央提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在具体贯彻落实中,应将采取哪些举措,将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张占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要扭转农业农村发展局面、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必须从根本上保证资源要素更多地投入到农业农村,彻底扭转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惯性和农业农村长期滞后的发展惯性。

中央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以确保补齐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速度。

具体在要素配置上,一方面要破除阻碍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制度藩篱,鼓励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农村耕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的试点推广,推进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和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善乡村营商环境,激活乡村各类资源要素。

在资金投入方面,要优先安排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保证投入资金稳步增长。财政部编制的2018年至2020年三年支出规划中,特别强调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在公共服务上,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能力和水平,花大力气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

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动力

《农村金融时报》:请您谈谈在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如何吸引和配置社会资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张占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振兴乡村产业的必由之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要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股份合作,强化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地方政府要积极营造条件,排除各种障碍因素。地方政府要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关键要降低资源要素进入农村的成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与环境。此外,资源要素进入农村必须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结合来催生新产业,并形成城乡产业要素的共生关系和与农民共享的利益机制,使城乡要素通过共生融合在一起。

《农村金融时报》:对于农业农村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您还有哪些政策、措施建议?

张占斌:对于如何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经做了详细的顶层设计。我想再强调三点:一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得到真正落实;二是要尊重乡村发展的规律,坚持慢节奏、缓发展,主动把农业农村发展的速度降下来,把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不可急功近利;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