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2023 年 www.zhgnj.com

安国俊 构建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着力点

各地的绿色金融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绿色发展的强调,更是将各地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推向更高潮。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前期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都正陆续制定出台具体操作层面的政策措施,而例如重庆、湖北、云南、内蒙古等非试点地区也开始了绿色金融的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日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就地方如何有效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接受了《农村金融时报》记者的采访。

“发展绿色金融的前提是疏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与政府的矛盾。”安国俊说,“2000多项研究表明,绿色投资的回报率高于普通投资。因此,正确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厘清绿色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式,是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的关键。同时,如何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得绿色金融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与自下而上的落实方式有效结合,是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挑战之一。”

在各地绿色金融的具体实践上,安国俊阐述了她的观点:“我们必须要结合地方特色,通过金融支持构建包括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多层次的绿色产业,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而言,安国俊认为,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完善试点地区绿色金融专项政策。”安国俊表示,政策不确定性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预期,强烈的政策信号在地方层面的绿色金融框架下可减弱政策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同时,在风险可控、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安国俊建议应建立适用于试点区的绿色金融指标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绿色融资实施情况考核,设立相关绿色融资企业和绿色评级标准体系。并划拨专项绿色发展区域,运用PPP模式实现区域的基础建设,为该模式在本地区的推广积累经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绿色银行、绿色保险公司、绿色基金等,支持银行业开通绿色融资租赁项目,用于支撑地方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二是引导绿色金融体系形成规范化发展模式。除了探索建立绿色信贷业务机制和加快绿色保险市场发展外,安国俊还认为应大力支持地方绿色基金发展。她表示,地方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PPP模式的绿色引导基金来支持地方绿色发展,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保障社会资本进入的公平性;积极创立绿色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产业的投资,为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融资手段支持。

提高地方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能力是另外一条途径。安国俊表示,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地方政府应出台支持绿色债券的专项财政激励工具,加强对绿债发行的市场教育,有效促进地方绿债的市场发展,鼓励潜在发行人绿色项目或绿色资产的再融资。建立发债公司和项目的绿色评级体系,将社会效益型产品纳入到评级考核体系中来。降低外部认证成本,避免增加绿债发行者的负担。支持地方和市场机构通过专业化的担保和增信机制保证绿色债券的发行,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建立绿色项目库,完成本地区绿色资产确认,将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作为绿色债券发行的长期资本。

三是积极通过机制创新引导民间资本进行绿色投资。“相关部门应陆续出台具体政策解决民间资本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安国俊举例说明,例如内蒙古、江苏、浙江、重庆等地设立民营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在低碳环保、市政基础设施、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同时,要有效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真正搭建民间资金与政府项目之间的普惠桥梁。安国俊告诉记者,目前内蒙古、云南、河北、湖北等地已经纷纷建立起绿色发展基金和环保基金。

此外,未来也可以考虑设立担保基金,有效地解决环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安国俊认为,担保基金可以涵盖绿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绿色债券、绿色PPP项目担保等,并通过市场化与差别化的担保政策、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进行综合调整,以担保的完善推进绿色产业融资的风险管理与激励机制创新。

“发展的同时,还需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安国俊强调,绿色金融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必须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问责制度,制定投融资风险考核机制,引进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监管。

对此,安国俊建议,可制定专门的绿色融资审查体系,从绿色项目的备案到绿色投融资资金的使用方向都要建立考核体系,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影响结果,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确保绿色融资资金投向真正的绿色项目上;将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成效、环境风险管理情况纳入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体系;依法建立绿色项目投资风险补偿制度,通过担保和保险体系分散金融风险;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交易平台,解决绿色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绿色金融体系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加快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绿色发展的进程。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