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金融夜校”热中的农村冷思考

“金融夜校”是贵州省农信社进一步创新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城乡的重要举措,成为了贵州农信支农文化软实力的一张名片,获得了百姓、群众的赞扬。

如果我们带着“问题意识”的视角来审视新常态下农信社金融夜校的开展过程,就不难发现一些同质共性问题,如不少行社基层网点在开展中过分强调人场、排场,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形式和过场,百姓被动“夜”校;在授课的进程中,求量、求快、求多,片面强调村村全覆盖,追求“速度与激情”,而不讲求质量与实效,导致百姓“走马观花”不知其所以然。

金融夜校要依靠百姓

类似诸多问题的出现,使得“金融夜校”模式到基层变了味、走了样、曲了形,达不到初衷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思想高度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真正理解“金融夜校”的初衷和内涵是为了夯实农村根基,拓展农村市场。

对于省联社提出的“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突出特色,实施差异化培训及内容”部分联社没有真正理解领会,更深层次上的原因在于没有深刻认识到农信社当前面临的市场发展危机、同业金融机构农村市场的竞争危机及金融产品的创新危机,没有真正认识到农信社选择“根在农村”发展道路的时代命题。

“金融夜校”作为贵州农信推进普惠金融的“试验田”,是贵州农信激发农村市场活力再造的催化剂,激活持久的“兴奋效应”,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口吃个大胖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固守现状,必须坚持省联社顶层设计和基层社摸石过河的良性互动,要使金融夜校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必须依靠百姓支持、参与、推动;要使金融夜校不断延续开来,必须不断扩展和丰富其形式、内涵和外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进而持续向前。这就要求各行社必须把“金融夜校”这项金融工程上升至联社发展的战略高度。

多方参与才能见成效

推广好这份“实验田”,就必须尊重民意、体现民意。要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金融服务问题,就要根据各村存贷款、信用工程建设、不良贷款清收、特色产业、就业结构等情况,制作“一村一特色亮点、一村一支农故事、一村一感恩品牌”的授课模式,在选择讲解的内容上要多换位思考,从群众所需的角度,切实讲授群众亟需了解的金融知识。金融夜校为农村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就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为农村青年电商、淘宝等互联网创业人群提供科技、信息支持,为百姓金融维权途径、投资理财信息等提供增值服务。

复制好这份“示范田”,要不拘形式、多维发力。“金融夜校”,其形式上不在于“夜”,而在于“校”,亦不能一味强调设备、人员、气场之“高大上”,更不能本末倒置:重“夜”轻“校”。“金融夜校”最初由来是结合村民“日升而出、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尽量不占用百姓劳作时间而选择在夜晚开展农信金融宣传活动,若一味强调“夜”校就要在晚上开课,其明显存在一定弊端,如晚上开展夜校,往往要进行到晚上9点之后有时要延迟至11点多才结束,对于一些年老体弱、腿脚不便或年幼的村民来说,路远难走,易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

如果白天利用村民空闲时间,且在其便于接受农信社金融知识宣传情况下,我们即可约定时间地点,召集村民开展。不唯人数场次、不困于时间地点,因地制宜地实施金融夜校工程,把民众关心的增收致富门路与农信社金融知识结合在一起,要让百姓身边时时有、处处有“金融夜校”。

实现好这份“良心田”,必须上下联动,多方参与,方可持久活力。一方面,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协调,让政府参与编制3-5年金融夜校战略实施规划,力争使金融夜校品牌成为一项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惠民工程;另一方面,可在村委会建立农信社金融夜校俱乐部、委员会等授课点服务站,把村支两委、村里有较高威望、声誉的群众代表纳入俱乐部。

要让金融夜校走心入心,更接地气,穿越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多维发力,去除形式冲动,坚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夜”出亮点、“校”出百姓民众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枝联社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