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致力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新形势下中央、国务院的支农政策既为农发行业务发展提供了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发行面对传统农业资源的萎缩与复杂的市
场形势,结合发达地区经济实际完善支农定位与运行机制,优化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放路径值得探索。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发
达地区农发行支农领域不断拓宽,支农效应不断显现,资产质量保持优化。但随着农发行内外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面对多重制约因素。目前,经济发达地区农发行在适应政策债务管理新规调整,完善信贷支持的方式及贷款条件的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难题:一是项目公司拥有的出让土地很少,第一还款来源落实难。根据目前项目评估的一般要求,只有项目公司拥有的出让土地才可以作为测算自身的经营性现金流来源。由于发达地区出让土地少,营销范围只局限于以政府性两基一费作为还款来源的水利项目、国家明确可以由政府补贴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公路项目以及土地收储项目,其他项目很难突破。二是可抵押土地资源少,第二还款来源落实难。根据农发行公司类客户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管理指引规定,仅农村路网项目二类公司可以全额担保,其余县级公司的各类项目以抵押为主。结合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现
状,仍难以开展。三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日趋规范、合规意识增强,项目贷款推进困难明显加大。特别是涉及项目用地审批,政府和财政的授权协议,纳入预算管理的承诺等环节落实难度大。发达地区作为粮食销区,粮食产量
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传统信贷业务资源极度匮乏。近年来实施托市收购政策,农发行贷款形成库存主要是政策性粮食库存,而购销贸易企业不能从粮油交易市场直接竞拍,粮食调销贷款的操作难度大,同时粮管所的资产负债状况又难以满足发放流转等商业性贷款对评级授信的要求。根据银监会对农发行两轮驱动战略的确立,农发行商业性贷款审慎发展的思路已经确立,给商业性业务占比达25%的发达地区农发行客户维护带来巨大压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企业资金链偏紧的情况下,保持存量贷款续贷既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也是地方政府的关注重点,切不可贸然压贷抽贷。另一方面,面对上级行授权、评级授信、利率、担保
等各方面要求的调整,农发行在满足客户续贷和协调上级行提高效率等各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工作难度,处理不当将带来工作的被动。此外,在这些崭新的形势下,商业性业务发展几无可能,甚至面临萎缩的态势,必将对农发行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针对发达地区地区经济发达的区域特征和新农村建设需求,发达地区农发行应结合政策要求与发达地区地情,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业务发展,同时坚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发达地区传统业务资源匮乏,在商业性业务受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做好政府类项目仍然是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目前过渡期政策来看,应积极突破瓶颈制约,营销可用政府补贴收入作
还款来源、总行政策允许的全额保证或部分抵押的水利、公路和土地收储项目,在承贷主体的选择上优选有政府背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产实力较强、经营现金流稳定充足的公司一、二类客户,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民生的农田水利、水生态保护工程项目以及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项目;二是以发达地区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为契机,积极支持纳入升级工程改造计划、落实财政补贴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三是土地收储项目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四是城郊结合部或县域棚户区改造项目;五是区域城镇建设贷款业务,对新型农村社区及其配套水电路气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进行整体信贷支持。加大对上沟通及汇报力度,针对发达地区商业性
客户总体平稳、质态较好的实际,争取在利率、担保、审批等方面一企一策、区别对待,妥善维护好存量客户,维护好农发行良好形象,对新客户则从严审慎发展。应客观分析测算资金需求,对于现有的授信额度,在企业经营基本正常、没有影响资金安全的特殊因素发生的情况下,维持现有风险防范措施不变,提前做好评级授信和到期转贷工作,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周转。适当增加对现有优质大客户的授信,对于现有的客户适当增加用信规模,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做大商业性信贷业务。认真做好夏秋两季收购信贷工作,主动跟踪粮食一县一企改革进展,提前与粮食部门沟通协调,做好调研,加强新形势下粮食信贷支持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夏粮分仓保管、库存检查、粮权公示等制度和要
求。把握好国家新建1000亿斤仓容、新增500亿斤地方储备的有利契机,加强与粮食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对接,积极营销仓储设施及储备贷款。作者单位:农发行江苏
省无锡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