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显示,去年互联网人身保险累计保费规模达1796.7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健康险交出的“成绩单”尤为亮眼,互联网健康保险规模保费为31.8亿元,同比增长209.9%,在人身保险总保费规模中的占比上升至1.8%。
数据显示,2010-2016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从691.72亿元迅速增长至4042.50亿元,占全行业保费收入比重从4.66%增长到13%,健康险赔付从26 4.02亿元增长到1000.75亿元,增长2.8倍。同时,健康险深度由2010年0.17%增长至2016年0.54%,健康险密度由2010年50元/人增长至2016年292.3元/人。
因此,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互联网经济与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健康险领域尤其是互联网医疗健康险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在众安保险快速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带动下,传统保险公司也不甘落后。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与徐汇区中心医院联合推出“商保医疗费用直结平台”;泰康人寿携手挂号网推出“医者无忧”保障计划,针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医患双方提供保障。
一直以来,健康险行业的数据基础薄弱问题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绊脚石,不仅缺少和医疗机构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保险公司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在金融行业里也相对落后,导致健康险的创新大多仅局限在产品形态上,没有真正挖掘出大数据带来的巨大利润。同时,这些布局者们也共同面临着“核心数据接入难”问题。在国内,核心数据和资源都掌握在医院手里。
为突破数据瓶颈,一些保险公司和具备产品研发能力的保险类科技公司通过线上健康问卷、健康管理App、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方式,为保险行业实时采集用户健康信息,数据获取渠道较之前已逐渐增多。不仅如此,具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优势的保险科技公司都在积极参与商业健康险发展困境的破局,通过与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等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式合作,从差异化定价、降费控费、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等多个方面尝试解决健康险发展的痛点。
近年来,传统的被动型健康观念已逐渐被主动的疾病预防型所取代,为了拓展业务范围,国内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将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探索。比如,近日众安保险推出了“微医家庭守护——互联网医院门诊保险”产品,该产品在以责任医生为核心的在线健康管理、就医指导、在线问诊等环节的基础上,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健康医疗及费用保障服务;除了线上直付、药品配送,还提出了线上家庭医生服务的概念,每个投保家庭都会自动匹配一位专属家庭医生,为投保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又如,集饮食调理、中医养生、运动健身等一系列健康管理以及问诊挂号、医药电商等服务为一体的“平安好医生”,提供了保险购买的入口,使用App功能的人群与参保人群形成重叠,有助于参保者规避健康风险。
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与需求的细化,互联网技术与健康险的融合将给客户带来更优惠的健康险产品以及更优质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