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萌芽阶段(1997年-2007年)
——1997年,中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建成(2000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保险网),成为我国最早的保险行业第三方网站。
——2000年3月,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开通首家保险营销网站,推出了包括个人网络保险和企业网络保险在内的30余种网上投保险种。
——2000年8月和9月,平安保险的“PA18新概念”和泰康保险的“泰康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分别建立,实现了在线保险销售。其中后者是全国第一个应用数字认证技术的保险电商网站。
——2001年3月,太保北京分公司开通了“网神”,推出了30多个险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销。
——2002年11月,中国人保的网上保险平台投入运营。
——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颁布。
虽然这10年间越来越多的保险销售网站建立起来,但由于我国互联网保险事业刚刚起步,消费者对其认识不足,未能真正促进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全面发展。
百花齐放阶段:(2008年-2013年)
——2009年底,全国有32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网络销售,实现保费收入77.7亿元。
——2011年9月20日保监会正式下发《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保险业务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2012年8月,平安人寿发布首个应用于寿险保单服务的APP应用程序“平安人寿E服务APP”;同月,泰康人寿与携程网、淘宝网共同打造互联网保险。
——2013年2月,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腾讯联手成立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获得国内第一个也是全球第一个网络保险牌照。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市场自身的细化与分工。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平台主要有保险公司官方网站、第三方保险销售平台,已经由上阶段的销售产品渠道单一发展到了销售平台多样化的新局面。
全速发展阶段(2014年-)
——2014年12月10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保监会称制定《暂行办法》是为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保 险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2014年全行业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超过870亿,约占全年保费收入的4%,相比2013年互联网业务收入的317.9亿元,同比增长174%。
——2015年1月23日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保监会将以积极态度支持互联网保险业的发展,但也会负起监管责任,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关监管部门是互联网保险业发展的保障,因此对风险的把控与监督显得尤为重要。而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的,有相关人士大胆预测,5年后,完全通过互联网渠道以及互联网组合出来的产品销售,可能会达到5000亿 至8000亿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