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LPR机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建议

  (南阳银保监分局 白巧丽)2019年8月,央行发布新的LPR机制,从机制推行情况来看,对各行各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农村商业银行的角度,通过对新旧LPR机制对比,分析新LPR机制的推行对农村商业银行影响及建议。

  一、新LPR机制与旧机制的对比

  (一)报价频率由每日改为每月。旧机制是2013年10月26日起运行,每日上午11:30发布价格。新机制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30公布报价。报价频率降低至月,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避免LPR波动大,从而保证银行贷款定价在月内保持稳定,以免银行贷款过于频繁的调价引起混乱。

  (二)利率加点由基准改为公开市场。新机制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定价方式后,由LPR引导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由旧机制的“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转变为货市政策利率-PR-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政策利率直接影响贷款利率的渠道,有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三)报价品种期限新增5年期以上。由于当前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有短期、中长期等多个品种,具有较为完备的期限结构。旧机制仅有1年期一个品种,新机制增设5年期以上品种,可以完善LPR期限结构,有助于引导银行中长期贷款,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四)报价行数量扩大到18家。为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代表性,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

  二、新的LPR机制对农村银行的影响

  (一) 存款增长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新的LPR机制是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础上加点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较高,加点的权限由各银行各自决定,因此自主操作空间较大,大型银行存款体量大,低成本存款占比比较合理,资金使用成本相对较低,而农村商业银行经常由于头寸不足而导致信贷计划紧张,因此在投放实体贷款时,大型银行很可能依靠自身利率执行优势抢挖商业银行客户,农村商业银行若要增加贷款规模,势必付出较高的资金成本。

  (二)信用溢价增加,贷款规模有所下降。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缺乏增长热点,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处于经营发展萧条期,短时间内经营扩张计划暂缓,信贷资金需求下降,此外,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大多为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风险较高,信用溢价增加,机构在考虑自身的风险防范前提下,若贷款执行利率太高,客户就会选择利率较低的大型银行,若贷款执行利率太低不能覆盖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宁愿信用收缩,也不愿冒高风险经营。

  (三)存贷利差收窄,资本利润率有所下降。随着新LPR机制的推行,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的合作银行机构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人们都希望存款利率越高越好,贷款利率越低越好。银行的经营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特别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判断一家机构的盈利能力不单纯考虑利润净额、净息差,要考虑资产成本,同时还要测算经济资本占用,也就是银行自身的资金使用成本,按照上述方法测算,银行机构要对资产成本、资本成本的占用、运营成本、信用成本等进行精确的测算,新LPR机制的推行使的农村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增加,资产端资金收益下降,必将导致整体资本利润率下降。

  三、应对影响的建议

  (一)创新产品,降低资金成本。农村商业银行要迎合新LPR机制推行的背景和市场需求,开发创新产品,丰富金融工具,吸引低成本存款,创新信贷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自身议价能力,以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同行业间理性、良性竞争,摒弃过去变相高息揽储“价格战”,通过创新不断拓宽资金渠道,提升自身竞争力。

  (二)完善机制,提高LPR定价能力。一是农村银行要不断完善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筛查系统,选择和培养具有定价能力的人才,为新LPR机制的推行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农村商业银行要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完善信贷政策体系建设,健全贷款流程管理,探索多元化不良贷款处置措施,防止风险上升导致信用成本增加。

  (三)差异化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要坚守市场定位,立足本土,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主要在县域,要着眼于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利用地方法人机构小而灵活,熟悉当地的情况的特点,坚持小而美,而不是大而全,制定本土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农村金融时报 河南驻地记者王松 推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