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网
2021年 www.zhgnj.com

扎根黑土地 拳拳家乡情

  本报记者 黄力辉

  农村金融领域的媒体人,被形容为接“地气”的金融观察者。我十分幸运,以这样的视角,去见证那些金融基层一线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去目睹行业、乡村的巨变。

  5年来,我曾冒着黑龙江零下35度的极寒天气,在大兴安岭探访“中国最北农信社” 如何练就脱贫攻坚的好武艺。

  我曾握着病床上刚做完白内障手术老乡的手,听他讲述健康扶贫帮他重见光明的故事;曾深入“北大荒”,看豆农踏上“期货+保险”致富路;曾徜徉于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感受产业扶贫的磅礴力量……

  金融机构的一桩桩、一件件扶贫故事,让我收获太多感动与感悟。

  其中最难忘的,要属五年前那段“雨夜搬家”的往事。

  那是个雷雨交加的傍晚,我随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农村信用社的3名扶贫工作队员走访贫困户时,来到肇东市宋站镇合胜村于家屯的贫困户张贵才家。

  刚走进他家的土屋,我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张贵才的妻子手持脸盆不停往屋外淘雨水。屋内西墙上的雨水混着泥水不停地流下来,感觉土墙摇摇欲坠。

  扶贫工作队员赶紧查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当晚是大风暴雨红色预警。他们马上劝张贵才说:“今晚不能住这儿了,我们帮你搬到村委会住一宿吧,生命安全第一啊!”张贵才虽然很感谢,却舍不得走。扶贫工作队员很无奈,只好告诉他如果不行立即给他们打电话。

  扶贫工作队员回家后,雨势更大了,他们愈发担心张贵财的危房,便打去电话询问。

  听见张贵才语气急切地说:“不好了,屋子漏得越来越严重了。”情况紧急,扶贫工作队员立即起身,顶风冒雨驱车赶往张贵才家。

  八里地村路,被雨浇得泥泞坑洼。车底盘刮坏了,队员们也顾不上。一路颠簸打滑,平时20分钟的路,40分钟才抵达。大家齐心协力把应急物件抬上车,把一家三口接到了村委会。又搭床铺被,安顿好一家人后,已是午夜2点多……

  五年前采写这条消息时,我一方面佩服农信社扶贫干部的善行义举和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也牵挂着张贵才一家的生活。当年他61岁,因哮喘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徒四壁,一直为孩子学费犯愁。

  五年来,通过追踪报道,我欣喜得知,张贵才一家人已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搬入新房。孩子也在农信社的资助下,顺利升入高中,农信社还协调学校为其减免费用、提供补助金完成学业。农信社还为其贷款养猪,张贵才的日子越过越殷实。

  五年时间,像“雨夜搬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有幸与金融脱贫攻坚者一路相伴,用镜头笔触聚焦金融人的智慧、担当与作为,记录贫困户自强不息的激情、心力与汗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