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网
2021年 www.zhgnj.com

浙江农信 走好消薄扶贫路

  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马俊 孙丹阳

  根据浙江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率先要消除贫困县、贫困乡镇和低收入农户的贫困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浙江农信坚持“姓农、姓小、姓土”的核心定位,充分发挥人才、信息、资源、服务优势,利用金融力量,深耕扶贫工作,走出了一条成体系、全方位、有特色的消薄扶贫之路。

  党建共建 以金融之力助消薄

  “现在村子里路灯亮了,卫生有人管了,干净了很多。”寺山村原村支书叶土强说。

  位于浙江西南部的松阳县叶村乡寺山村是个典型的移民村,村集体资源匮乏,仅有13亩山地茶园,无人经营打理,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2018年,浙江省农信联社与松阳县叶村乡寺山村签订了《“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村企结对协议书》,正式开启金融消薄扶贫之路。

  浙江农信辖内松阳农商银行积极投身到结对村的消薄专项行动中,建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机关党支部书记、叶村支行行长等6个人组成的帮扶小组,与寺山村党支部建立党支部共建联盟,帮助村民转变理念,找出消薄方向,共商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

  松阳县的农田大多用来发展茶叶种植项目,本地种植的蔬菜很少。于是,帮扶小组就在寺山村的13亩荒废茶园上做文章。

松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访叶村乡寺山村蔬菜基地,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村里组织人员清除掉老茶树,建立绿色蔬菜基地,农商行出资配套自动灌溉技术,并与辖内大型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在超市开辟“消薄”蔬果专柜,推进销售。

  2018年,寺山村成功实现经营性收入6.5万元;2019年,寺山村经营性收入已超13.5万元,顺利完成消薄任务。如今,寺山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干部齐心协力,村民安居乐业。

  这是浙江农信推动党建共建,以金融之力助消薄的缩影。截至今年9月末,浙江农信向村集体投放贷款余额176.72亿元,其中支持经济薄弱村贷款余额14.28亿元

  小额普惠贷 鼓起低收入农户的钱袋子

  去年12月,浙江省农信联社联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挥“金融+政府”合力优势,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发展。

  家住浙江省江山市清泉村的毛井海,从小家境贫寒,夫妻俩一直在家务农,收入微薄,2009年被列入低收入农户。2011年,不服输的毛井海在浙江农信辖内江山农商银行3万元低收入农户贷款的支持下,承包了150多亩地,开始种植猕猴桃、山茶树。夫妻俩勤勤恳恳,在2016年摘掉了低收入农户的帽子。

  今年,受疫情影响,茶叶和猕猴桃订单减少,毛井海又陷入资金困境。江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中得知情况后,利用浙江农信“丰收互联APP”,当天就为毛井海在线签约了小额普惠贷款,帮他解决了工人工资、肥料采购等资金难题。随着市场恢复,毛井海又燃起信心,今年他的销售收入可达30万元。

  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由于不了解贷款政策,总觉得去银行贷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尤其那些低收入农户,不好意思主动到银行贷款。

  浙江农信推进的小额普惠贷款产品,坚持把“普”和“惠”放在首位,给予辖内每个农户3万元的无差别基础授信。

  所谓普惠,“普”就是全员普及,浙江农信辖内各农商银行组织客户经理走村入户,通过多种方式把小额普惠贷款政策传达到每一个农民;“惠”不仅仅是利率实惠,更是便捷,农户只需要通过“丰收互联APP”、微信小程序等在线申请办理,对于有更高需求的客户,设有便捷的“增信提额”机制。

  目前,浙江农信小额普惠贷款授信服务覆盖率已达99.33%,基本实现了普惠授信全覆盖,为低收入农户致富提供了有利的金融保障,鼓起钱袋子不再是难题。

  此外,浙江农信还与财政等部门联动,依托“爱心卡”等载体,精准发放了一系列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推出“被征地农民养老贷”“生源地助学贷”等专项扶贫信贷产品,持续减免“丰收卡”开户费、工本费、年费等费用,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

  到今年9月末,浙江农信支持低收入农户3.95万户、发放贷款余额23.92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2万户、余额5.53亿元。

  久久为功 助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浙江农信坚持“一村一策”,将消薄工作落到实处,为村集体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造血”项目。

  浙江省江山市清泉村是移民新村,村内无集体资产,也没有土地,村支书吴香华想通过建立淘宝大楼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但苦恼的是建楼资金不足。

  江山农商银行以创新为驱动,一手抓阵地“筑巢”,创新“租赁收益权质押贷款”,以淘宝大楼未来租赁收益作质押,发放150万元贷款,成功支持清泉村建成2500平方米的淘宝大楼,筑巢引凤;一手抓人才“引凤”,根据电商在网络平台的信用等级、销售额、利润率、商品分类、物流快递出单记录等数据,专项搭建电商创业平台,推出“电商创业贷”及“电商成长贷”融资产品,带动50多家“电商达人”入驻淘宝大楼,带动本地山茶油、猕猴桃、茶叶等农产品抱团上网闯市场,增加村民收入。

  目前,清泉村已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村电子商务交易额破亿元,电商每年支付的租金就为清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创收30多万元,从脱贫搬迁时的零收入,发展为集体经济百万村。

  同时,清泉村电商的发展带动仓储和住宿需求增加,电商企业租用了村民闲置的43套搬迁安置房,年租金收入达40万元,户均增收9300元。

  扶贫路上,除了资金支持外,还要扶智,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为此,浙江农信与浙江省教育厅合作对接,将合适的村培育成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合作基地和“三农”实践基地,为更多的乡村提供发展新思路和新模式。

  此外,为强化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自身的造血能力,浙江农信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生态优势与卖农产品结合,通过专业化包装宣传,在浙江农信手机银行平台销售绿色农产品,为村集体、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带领他们发展线上化销售模式,增加收入。据统计,自2018年至今,浙江农信累计帮助薄弱村在线上销售价值952.73万元的农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