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用在产业扶贫的刀刃上——农发行宁都县支行支持宁都蔬菜产业发展纪实

  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江西讯(通讯员王辉)脱贫攻坚,金融助力。近年来,农发行宁都县支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发放产业扶贫专项固定资产贷款4亿元,用于宁都县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信贷支持,助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农发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董仕军在宁都蔬菜基地调研

  扬优成势助力发展蔬菜产业

  走进宁都各乡镇,整齐划一,规模庞大的蔬菜大棚比比皆是。脱贫致富,产业是根。宁都县是农业大县,是蔬菜生长的沃土,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致力将蔬菜产业向标准化、无害化、品牌化转型。创新出台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经营(即七统一分)的服务模式,蔬菜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赣南蔬菜产业发展的主产区和核心县,更是宁都百姓的富民产业。

  巨大的产业规模,资金投入必定是重头。“搭建钢架大棚一般需4万元/亩,水利、电力、交通、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配套需1.65万元/亩,每亩总投资约5.65万元。”宁都县金融工作局局长、县蔬菜办副主任邓锋算了一笔账,“每一项都是资金大头”。

  为了顺利推进蔬菜产业项目规模发展,农发行宁都县支行先后向宁都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发放产业扶贫中长期专项固定资产贷款4亿元,用于宁都县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宁都有发展产业的资源优势,项目前景广阔,也是乡村脱贫的需要,我们一定得全力支持。”农发行宁都县支行行长曾庆华介绍,如今宁都蔬菜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规划布局,由传统分散向现代农业转变,由数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今年,宁都新建大棚1.2万亩,县级层面实行市场化的思路运作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整合农业、水利、交通、供电等部门项目资金及市、县两级产业奖补资金2.78亿元,共筹措资金6.78亿元,用于村集体大棚蔬菜基地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效保障了村集体经济项目顺利推进。

  此外,该县进一步积极创新,探索出“县出资、乡建设、村管理、户种植”发展模式,通过县乡统筹、跨村实施、抱团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融入到蔬菜产业中,推动100个村发展12000亩大棚蔬菜。

宁都黄椒丰收 村民脱贫致富

  帮扶打造百姓致富“菜篮子”

  7月10日,宁都县田头镇边斜村村民刘运生,刚吃过早饭,他便擦洗好三轮摩托,急急忙忙赶往镇里的蔬菜基地。“现在是采摘黄椒的旺季,今天30箱黄椒要摘给收购商呢。”

  今年53岁的刘运生,皮肤黝黑,头戴鸭舌帽,露出的鬓发有些花白,说话的声音沙哑。刘运生介绍说,他自己患有支气管炎,妻子也患有股骨头坏死,两人都干不了重活,2015年因病被评为贫困户,平常在家种点自己家吃的蔬菜,打打牌,日子自然过得紧巴巴的。如今靠着蔬菜大棚他们全家顺利脱贫。

  “租大棚也很划算,如果自己建大棚,不仅经济压力大,而且还要还利息。”刘运生介绍说,他的蔬菜大棚已经有了11万的收入,除去人工、种苗、化肥等还挣了3万元,另外还解决了村里4、5位村民就业,这一切的改变,让刘运生脸上不时的闪现出自信地笑容。

  “多亏有农发行的资金支持,宁都蔬菜大棚的建设速度加快了许多,满足了群众发展产业的需求。”邓锋介绍说,为了让部分经济条件不够好的村民,也能加入到发展蔬菜大棚的产业队伍中,宁都县推出“县出资、乡建设、村管理、户种植”模式,吸引了更多的群众通过种植蔬菜,发家致富。

  “农发行的主要职责就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能为宁都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贡献力量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曾庆华行长如是说。

农发行宁都县支行贷款4亿元支持高标准蔬菜大棚基地建设

  如今,宁都县蔬菜产业基地真正变成了百姓致富的“菜篮子”。目前,全县已发展设施蔬菜基地146个、面积3万多亩,覆盖全县24个乡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