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6月22日讯(通讯员周怡伶)湖光山色,美丽彝寨。民宿客栈、休闲农家乐、游客接待中心、旅游观光道、景观栈道、标识雕塑、旅游指示牌、小长凳、垃圾桶、太阳能路灯、旅游厕所、岗亭……在农发行四川成都市西郊支行的支持下,峨边彝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彝族的特色风光与人文环境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前面。
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为2.52亿元,获批农发行贷款2亿元,2017年已经全部投放完毕。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西南小凉山区,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29个村,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彝族5.6万人。是全省8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彝区、山区、贫困地区三重叠加,贫困程度较深,2019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5546户17708人,贫困发生率14.4%(目前该县已经整体脱贫,但仍实行脱贫不脱政策)。
本项目占地涉及17个乡镇49个贫困村,占地面积20公顷(300亩),直接带动峨边彝族自治县17个乡镇49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辐射峨边全县贫困人口约2000余人。建设以乡村旅游、乡村古镇旅游、观光农业设施景观旅游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带,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加快发展“夯基础”
项目的建设是推进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有效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在乡村提升、旅游格局、旅游产业上再突破,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品牌,努力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对提高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增加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知名度和市场覆盖面具有重大意义。
按照县委“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总体取向和“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加快脱贫攻坚”基本思路,围绕“创新投资年”工作主题,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峨边实践。发展旅游是“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是峨边彝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旅游经济收入的必然途径,是峨边彝族自治县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项目的建设是精准扶贫的必要措施。老少边穷地区仍然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品景区带动扶贫、城市旅游带动扶贫、乡村旅游带动扶贫”三种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目标,将精品景区建设、城镇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为一体。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优化项目区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努力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统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精准改善条件扶贫。
项目的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措施。本项目建设将促进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有助于实现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收入,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加速峨边第三产业增长,提高峨边彝族自治县第三产业比重,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对峨边彝族自治县产业机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
对外开放“走出去”
资金流入,是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关键方式。
随着旅游区基础设施硬件的逐步完善,将促进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峨边旅游的知名度将会大大提高,可开发项目必然会增加,将会吸引更多外来资金的投入。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对外开放,调整峨边彝族自治县的产业结构,摆脱长期依赖传统农业的落后局面,特别是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促进峨边彝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涉及49个贫困村,主要根据峨边彝族自治县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特征、重要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合交通格局现状及发展格局,考虑未来游人组织和旅游产品设计,将峨边彝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规划为“一轴一核两区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轴”即以“山水彝韵”乡村旅游发展轴,依托“百里生态旅游文化长廊”打造乡村旅游产品。
“一核”即以“峨城印象”乡村旅游聚集核,依托县城沙坪镇打造环城乡村旅游产品及服务设施聚集区。
“两区”即大渡河流域山水农业体验区,打造“自然山水+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从五渡镇至县城,沿大渡河及以南区域;官料河流域民族村落体验区,打造“民族风情+特色村落”旅游产品,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沿官料河及两侧区域。
“多点”即生态峨边乡村旅游示范点,依托峨边丰富的原生态乡村资源,借势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县契机,沿“百里生态旅游文化长廊”打造形成先锋、老鸦、九家、底底古、古井、解放、依乌、恒心、月儿坪等9个乡村特色旅游示范点,以点带线,再到面,带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
产业扶贫“断穷根”
农发行成都市西郊支行助力峨边彝族自治县旅游精准扶贫示范。
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峨边彝族自治县城乡居民近郊旅游重要目的地,对峨边旅游扶贫起到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直接带动峨边彝族自治县17个乡镇49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辐射峨边全县贫困人口约2000余人。彻底改变峨边彝族自治县内贫困人口众多、基础设施较差、主导产业缺失、群众增收困难的问题。
扶志。以旅游业为龙头企业的第三产业无疑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它对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大步发展,促进旅游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项目建设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激发客源市场潜力,游客数量将有较大增长。旅游者的消费不仅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直接经济部门,还涉及金融、通讯、安全、卫生、医疗等相关服务部门,同时为满足旅游者消费,还间接地拉动一、二、三产业中许多相关部门生产与服务。这种拉动作用表现在收入上,旅游业每收入1元,就能使相关行业增加4.3元,这使相关行业收入增加是明显的。与此同时,更换地保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得到充分改善,更重要的是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山区经济大步发展,增进人民身心健康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一个的人文资源,保住一方文化,也提高了一个地方的整体水平,使人民生活和经济上都取得了较大提升。
扶心。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本身能吸收大量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又是关联系数很高的行业,它的发展能带动大量相关行业的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WTO)提供相关资料,旅游业每增加一个1个就业人员,就能为社会增加5个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扶智。随着项目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外地旅游者将大量涌入而带来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等,这些将大大的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农发行成都市西郊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稳定脱贫,产业是关键。通过旅游业扶贫,挖掘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把乡村的生产活动与生态资源利用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多方位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下一步,该支行将持续在支持四川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