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扶贫办:实施“三兜底三保障”畅通整体脱贫“最后一公里”

  农村金融时报6月18日讯(通讯员李凯军 陈贵民)今年,为推进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河南舞阳县在健全完善困难群体预警监测、防控返贫和长效帮扶“三项机制”,有效防控返贫致贫基础上,着力突出失能、半失能贫困群体,综合实施收入、政策、生活“三个兜底”,建立了整体脱贫机制体系,筑牢了脱贫攻坚兜底防线。

  收入兜底,保障贫困群众增收稳定持续。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采取“6+N”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加快发展食用菌、蔬菜、花生、生态林果、生态养殖、劳动密集型加工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全县先后投入资金9773万元,实施了87个产业扶贫项目,建成文峰乡李斌庄食用菌、文峰乡大汉李食用菌、保和乡葡萄种植、孟寨镇孟王食用菌、马村乡万亩蔬菜、北舞渡贾湖田园综合体等六大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全县建成乡镇产业园区38个、村级产业基地210个,2.6万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实现稳定增收。

DJI_0026

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有机蔬菜基地

  二是实施金融扶贫。按照“巩固四大体系、力推三种模式、严守一条底线、建设普惠金融”的工作思路,设立2850万元风险补偿金,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全县累计投放户贷户用贷款2966笔1.3亿元,其中2019年新增853笔2874.8万元,户贷率提升至28.85%,逾期率为零,顺利通过全省普惠金融试点县验收。

  三是实施就业扶贫。通过转移输出、县内务工、基地就业、托底安置“四个一批”就业扶贫模式,推动2.23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转移输出上,出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奖补办法》,鼓励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全县1.29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异地转移就业;县内务工上,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开展送岗下乡和专场招聘活动,4300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县内企业务工;托底安置上,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贫困劳动力,开发村级治安、保洁、政策宣传等扶贫公益岗位,安置就业5012人。针对贫困残疾人就业难增收难问题,与杭州小善科技深度合作,采取“互联网+”“平台推动”“灵活安置”,引导残疾人充分就业实现增收,在推进脱贫防控返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走出一条先行先试创新之路。

微信图片_20200520092521

招引杭州小善科技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难增收难问题

  四是实施光伏扶贫。投资1.78亿元建成107个光伏扶贫电站,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引导群众以劳动获得报酬性帮扶,先后惠及贫困群众4800多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相关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38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和集体经济“双增收”。

MVI_1731.MOV_20180921_092133.353

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开发光伏保洁岗位

  政策兜底,保障行业扶贫成效稳步提升。

  一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免补奖贷”四种资助政策,贫困家庭学生寄宿和非寄宿生活补助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净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省定标准。积极整合慈善、工会、共青团和企业等社会扶贫资源,不断扩大教育救助范围,推动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确保全县无一例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二是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健全完善县乡村一体化分级诊疗体系,加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全县14个乡镇和398个行政村实现标准化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持续实施“一站式服务”“四免两减”等措施,全面简化重症慢性病办证流程,适度提高贫困群众就医报销比例,为符合鉴定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重症慢性病证,切实降低贫困群众医疗支出。

  三是扩散住房保障政策。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标准要求,持续实施“危房清零行动”,扎实开展危房整改“回头看”,对全县1.6万户“四类”户住房进行安全性认定,基本消除农村危房。

  四是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狠抓农村五保、低保、残疾人、孤儿等特困人口动态管理,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生活兜底,保障兜底人员生活衣食无忧。

  一是实施集中供养。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为服务对象,对全县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造升级,增设床位、增配工作人员,确保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2020年,全县新增集中供养特困人员22人。

  二是实施村内供养。支持有条件的行政村,利用闲置场所,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工作人员,为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政府按照供养人数,通过发放供养补助或配备工作人员等方式予以保障,目前,全县适合在村内集中养老的特困人员,已全部实施村内集中供养。

郑春梅与吴文献等

特困人员吴先生在集中托养区幸福生活

  三是实施居家供养。对有子女的建档立卡老人户,鼓励引导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接父母回家同吃同住或予以妥善安置。全县1062名贫困老人,被子女接回同住767人,其余人员其子女定期缴纳赡养费,有效保证特困老人老有所依。

  四是实施亲情赡养。对具备家庭供养条件的失能人员,根据个人意愿,实行分散居家供养,与村组或近亲属协商选定护理人员,签订护理协议、落实护理补贴,全面保障其生活医疗需求。太尉镇采取政府企业补贴的办法,引导有劳动力贫困户与需护理贫困人员签定赡养协议,彻底解决了全镇59户69名特困供养人员生活问题。

  五是实施医养结合。采取医养结合办法,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协作建设社会养老机构,按照医护配比设置护理人员。对建档立卡且持证的一、二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或易肇事肇祸精神残疾人,在本人及家属自愿的前提下,集中到有资质、符合规定的扶贫医养机构,着力解决医疗和生活双重难题,全县129名需收治人员全部入住相关医疗机构。

  六是社会机构供养。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社会资本直接投资等方式,支持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各乡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保障特困人员基本供养需求。至目前,全县各乡镇与社会养老机构合作,对17名特困人员实施托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