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绵阳市分行:全程全心全力服务脱贫攻坚

  农村金融时报6月8日讯(通讯员李冰馨 李星儒)近年来,农发行四川绵阳市分行秉承服务脱贫攻坚的家国情怀和专业素养,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借助当地深厚文化底蕴,大力发掘农业产业发展特色,深入调查、转型创新,全程全力、全心全意服务地方脱贫攻坚。

  数据显示,该分行近五年累计投放扶贫贷款50亿元,通过大力支持辖内5县3区1市农村“四改两建”、贫困村提升、土坯房改建、修建学校、打造产业园、发展旅游扶贫,以及支持生猪产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有效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不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托好底,更为攻坚之后推动“输血”转“造血”,确保脱贫地区及其脱贫者不返贫,从此走上自食其力增收致富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分行扶贫贷款余额35.22亿元,带动和服务贫困人口102337人。据悉,2019年末绵阳市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5.9%下降为零,辖内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已脱贫摘帽,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全域减贫任务。

  改善人居环境,助圆安居梦想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平武县,原属国定贫困县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县,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危旧房和泥泞的入户路,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发行北川县支行主动作为,迅速派驻平武信贷组,积极对接政府宣介农发行信贷政策,以“住有所居”为突破口,迅速投放扶贫过桥贷款2.95亿元支持农村“四改两建”项目,打开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级贫困县的战场。该项目涉及平武县境内25个乡镇248个自然村,通过改房、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建院坝和建入户道路,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条件,直接受益人口9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35人。

  三台县是一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脱贫攻坚战开始之初,全县尚有132034户农户的住房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住上好房子”是群众的急切愿望也是政府脱贫攻坚的硬目标。为此,三台支行紧紧围绕政府目标,积极推动项目落地。近年来共计投放贷款10.6亿元,支持 63个乡镇140个贫困村的土坯房改造,新建和改(扩)建农村道路230.50公里,受益人口27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000人。

  打造产业园区,稳定脱贫模式

  在“5·12”特大地震中严重受损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也系原国定贫困县,长久以来由于其全境多山、交通不便,加之遭受地质灾害重创,农产品名优少、加工少,产业链条不长、竞争力不强,成为其脱贫攻坚的弱项和经济发展的短板。

  为加快北川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步伐,农发行北川县支行迅速投放7000万元贷款支持柯城—北川扶贫协作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整合了柯城区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和北川县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园区+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搭建“进园提质入链”稳定脱贫新平台,将贫困对象纳入产业利益链,通过企业发展实现就业增收、基地建设实现销售增收、租金收入实现兜底保障的“两增收一保障”扶贫成效。

  近年来,农发行北川县支行已先后通过扶贫过桥贷款、棚户区改造贷款、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等方式投放信贷资金逾10亿元,为北川、平武两个国定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推动旅游产业,传承历史文化

  三台县古名潼川,是历史上的“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位于城南的古建筑群大多是清朝和民国初期修建的穿斗式木结构,最早的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建筑损毁严重,为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当地县委县府坚持原貌保护、原址修缮、原味打造,并将其列为脱贫攻坚战略规划项目。

  农发行三台县支行以脱贫攻坚之使命和文化保护之情怀,创新信贷模式、优化办贷流程,获批贷款4亿元强力推动项目落地。如今潼川古城一期已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内的商业不仅给周边农民带了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古城里的砖瓦屋梁、天井老树、门前巷陌也为这一方百姓保留下了最好的记忆。

  在与三台县南北相邻的梓潼县长卿山西麓,坐落着我国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旧址“两弹城”。这里至今保存着邓稼先旧居、情报中心等167栋历史建筑。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的盛行,“两弹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升温,但基础设施简单、配套设施单一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农发行梓潼县支行立足“两弹城”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扶贫带动效益,积极探索融资模式,获批贷款2.3亿元全力助推打造“两弹一星”红色经典景区品牌,在有效促进项目落地的同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受益7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5人。

  支持生猪产业,保障民生大计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非洲猪瘟”“新冠疫情”像一道道加试题,一次次考验着全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也一次次见证着农发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担当和作为。

  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是绵阳分行最早支持的一批民营企业之一,该公司常年致力于饲料和养殖行业,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发行绵阳市分行大力支持企业响应国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五年来共计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85亿元、项目贷款1.46亿元,助力实践和推广“1211代养模式”“1+8精准扶贫模式”“T+优质生猪产业联盟”等生猪产业扶贫模式,目前该公司的生猪产业已辐射带动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建设,帮助数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近两年,在生猪产业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绵阳市分行担当作为、逆势而上、创新发展,目前已对辖内4个生猪养殖企业发放贷款6.45亿元,支持养猪场建设和产业链发展。

  助力职业教育,阻断代际贫困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而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排头兵。三台县是省内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缺人才、缺技术,是该县贫困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当地由于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有限,每年约有55%的学生初中毕业后不得不辍学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但却限于缺技术、无专长,常年收入较低。

  对此,农发行三台县支行积极支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指示精神,投贷结合融资2.2亿元助力新建职业技术学校,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学到一技之长。据悉,学校已于2019年末如期建成,计划今年秋季开始招生。

  2019年底的北川也在交出脱贫摘帽成绩单的同时开启了全面小康的加速时代,通航产业、航空特色小镇、科技新城给这个从地震中坚强重生的古老羌城带来了航空科技产业链稳贫模式。

  科技引领产业,致力脱贫保稳

  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常年致力于红薯食品研发,在农发行绵阳市分行的多年支持下,通过“农户-公司-市场”“科研-培训-生产”双哑铃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当地红薯产业发展。目前该企业已在绵阳及周边建设了220亩红薯、马铃薯种植基地,通过对基地提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肥、统一植保、统一管理方式,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作协议,有效解决农户技术短缺、资金不足、销路难找三大问题。同时,公司还通过向种植户收购主食加工原材料,近五年累计带动农户2000余户,每户年均增收2750元。

  科技兴农是产业扶贫的加速器,是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稳健可持续的重要保障。绵阳分行紧紧围绕“扶真贫、真扶贫”,将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以实体企业为桥梁,让政策性金融扶贫政策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2019年以来,该分行已新增小微企业客户14户,涉及粮油、林业、中药材、环保、养殖等多个涉农领域,通过提供工作岗位、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技能提升、增收脱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