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北京讯(记者 李美丽)12月12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联合主办的“平安守护·防患未‘燃’"2024年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公益活动在南京举行,旨在通过深化政产学研合作,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氛围。
活动上,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布《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系列科普丛书,与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科技赋能风险减量白皮书》。
其中,《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汇聚了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等对城市消防安全的多年研究,结合平安产险的30余年承保经验、风控研究等多维实践,深入剖析城市火灾的灾害与成因,解读防控知识。《科技赋能风险减量白皮书》收录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社会安全和新兴风险等领域的国内外经验及平安产险实践,为中国完善了风险减量行业研究的空白。
活动上,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黄宝新表示,近年来中国平安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创新手段,探索“保险+科技+服务”风险减量新模式,深化与行业协会、学术机构的合作,助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实际行动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郑国光表示,基层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最初一公里”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灾害事件的“第一道防线”。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力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中国平安近年来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积极为客户和社会提供实用性很强的灾害保险和风险减量服务,有效助力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王玉祥表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高度重视风险减量工作,积极主动团结带领并动员引导行业,推动风险减量服务、助力防灾减灾救灾,未来协会将强化专业合作交流,促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发展。
平安产险介绍,近年来通过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平安产险自主搭建自然灾害平台——“鹰眼系统DRS2.0”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自然灾害地图,覆盖暴雨、台风、雪灾、干旱等十余种自然灾害模型,打造了灾害预警、风险筛选等重要功能。截至2024年9月,鹰眼系统累计发出预警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预警信息超93亿次,覆盖6210万个人及企业客户,有效帮助企业和个人提升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将把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作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风险减量服务。
14:16 | 农发行饶平县支行全力保障粮食信... |
14:15 | 农发行随州市分行持续优化信贷服... |
14:15 | 农发行梧州分行成功发放农发智贷... |
14:14 | 农发行会昌县支行助推水流域综合... |
14:25 | 农发行云南昭通市分行累计投放超... |
14:12 | 农发行湖北宜昌市分行投放排污权... |
14:11 | 农发行广东清远市清新支行 助推... |
14:11 | 农发行江西赣州市赣县区支行 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