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网
2021年 www.zhgnj.com

江西辖内农商银行 打好金融扶贫“组合拳”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江商航

  江西修水县全丰镇官坑村的丁祥苗近日在他的“蜜蜂基地”里忙活着,装箱、打包、贴货运单……

  丁祥苗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现在已经实现脱贫摘帽,但勤劳的丁祥苗想过更好的日子。2019年,他从江西修水农商银行贷到3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养蜂生意越做越大。

  3万元信贷背后,是金融扶贫政策打出的“组合拳”。近年来,江西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紧跟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精准发力,运用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源源不断注入真金白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金融力量。

  金融“活水”浇灌“小康花”

  “叮铃……叮铃”,江西省新余市洞村乡程家坊村田南组的深山中传来一阵铃铛声,63岁的贫困户姚禾生正在赶着羊群吃草。

  “以前家里穷,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不敢想象能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和银行的贷款支持。”谈及这几年的发展,姚禾生心中感慨万千。

  姚禾生口中所说的银行是新余农商银行。前几年,得知单身汉姚禾生生活贫困,新余农商银行分宜支行洞村分理处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向其宣传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鼓励他跨出脱贫第一步。

  在扶贫政策引导下,姚禾生申请了3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买了羊、建了羊圈,羊群的规模由去年的12头慢慢增至20余头,收入成倍增长。

  注入金融“活水”,浇灌“小康之花”。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坚持从贫困地区实际出发,通过扫村、扫户活动主动了解和对接贫困户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持续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力度。

  截至9月末,江西辖内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60.49亿元,贷款余额158.41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7万户。

  产业链“串”起脱贫路

  “过去这是一片撂荒的农田。”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回镇恬凯稻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指着长势喜人的水稻笑着说,“这些年,我用赣州农商银行提供的300万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将荒地变废为宝,带动了村里11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像这样会“动脑筋”的企业负责人,在江西各地大有人在。但过去,他们或囿于山高路远的地理劣势,或受困于自身知识与技术的不足,或苦于缺乏帮扶资金,长期无法改变贫困状况。

  如今,江西省农信联社结合各地实际,针对想就业缺门路的人群,指导赣昌农商银行构建银行、企业、村委、贫困户四方联动的扶贫模式,联合村委送岗位上门;针对想创业缺技术的人群,指导南丰、进贤农商银行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开展结对帮扶;针对缺资金的人群,要求各地农商银行主动上门、协调贷款、提供服务,通过建立起环环相扣的脱贫产业链,让群众有了致富的门路。

  为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因地制宜推出“产业扶贫信贷通”,累计发放贷款121.91亿元,用于支持脐橙、茶油、葡萄、茶叶、大米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12.2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截至9月末,江西25个国家级贫困县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509.48亿元,较年初增加180.4亿元,增速13.57%,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

  保障网助民驶上脱贫“快车道”

  “金融夜校办得好,让我们老百姓学到了更多金融知识,也知道了怎么防范电信诈骗。”“幸亏有助学贷款,我孩子几千元的学杂费不愁了。”在江西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德兴农商银行举办的“金融夜校”,大伙儿课余时间聚在一起谈论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可持续脱贫机制,除了稳定金融扶贫信贷供给,支持发展产业扶贫,更聚焦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落实教育扶贫责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确保将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5年间,江西辖内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0.41亿元,共资助贫困学子19.29万人次;在2900个贫困村建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2465个,实现了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村村通”。

  同时,江西省农信联社持续开展定点帮扶,推动莲花县高洲乡黄天村脱贫摘帽,推进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助力全村长效脱贫;做好智力扶贫,累计捐助9万元用于翻新村委会大门、新建文化墙和增添党员活动室设备;依托全省农商银行捐资2亿元发起成立“百福慈善基金会”,累计捐款超1亿元。教育、居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项保障,为贫困地区群众织起了一张关怀备至的保障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江西全省农商银行将继续发挥自身点多面广、贴近基层的优势,为脱贫攻坚持续注入金融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