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畅 郑源源
“天等不等人,苦干不苦熬”,这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国人寿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定点扶贫县———广西天等流传的一句话。在这样的精神激励下,今年5月,天等县成功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中国人寿与天等县的帮扶故事始于2013年。
自中国人寿集团与天等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后,中国人寿先后派出8名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天等县,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扶贫与扶智并举,利用保险的优势,盘活天等县养殖资源,带动贫困户脱贫。5年来,中国人寿对天等县投入扶贫资金5769.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79个。
截至目前,中国人寿上交的“脱贫成绩单”信息量满满———全面推广“扶贫保”工程,累计实施帮扶项目2800余项,投入扶贫资金及物资超3亿元,派出扶贫干部2300余名,推广上百款保险扶贫专属产品,提供风险保障超1.4万亿元,覆盖贫困人口2000余万人
在全国各地,中国人寿坚守保险保障本源、“保险姓保”的总体方向,精准对接贫困人口特定的保险保障需求,用保险为贫困人口撑起了保护伞。
从源头上筑起防止贫困的“堤坝”,中国人寿的扶贫力度可见一斑。
“牛脸识别”解后顾之忧
“人脸识别”能够准确采集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进行分析、比对。中国人寿在对这一科技升级后,将其应用到牛养殖产业上,通过“牛脸识别”技术为农户养殖的牛上了保险,消除群众养牛的后顾之忧,助力养牛产业发展壮大。

广西天等县,中国人寿工作人员正利用“牛脸识别”技术为承保的牛拍照
选择养牛产业是有原因的。天等县地处大石山区,山间沟壑水草丰茂,适宜发展养牛产业。然而,养牛收益高,风险也高,要确保高质量脱贫落到实处,就得正视风险苗头。中国人寿免费为当地贫困户购买肉牛养殖保险,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找对了产业,产业扶贫带来的几何效应得以显现。
黄克峰是天等县驮堪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之前在海南打工多年。返乡后一直琢磨致富门路。在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后,他逐渐锻炼成为养牛能手。
“以前养牛总担心投入资金多,风险太大,如今有了牛保险,对养牛更有信心了。”黄克峰说。
黄克峰口中的牛保险,就是中国人寿创新运用的生物特征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牛投保、理赔业务中,建立的“牛脸”识别系统认证,可实现牲畜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理赔,大大简化缩短保险工作流程,提高理赔效率,有效防范其因灾返贫。
有了牛保险兜底,黄克峰积极向身边贫困户推荐养牛。2017年,他利用中国人寿扶贫资金“以奖代补”补贴5万元建成敏岭屯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建成后,黄克峰带动其他2户贫困户在养殖小区共同养殖。
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国人寿共承保8.3万头牛,投入资金505万元;截至2020年10月共理赔1378头牛,总赔付资金687.22万元。
牛养殖保险政策激发了全县养牛的积极性。目前,全县牛饲养量从2016年的3万多头增加到了2019年的8.53万头,养殖牛5头以上养殖户有2193家,10头以上养殖户有621家,50头以上养殖户有25家,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有6个。
从养牛产业出发,中国人寿在天等县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投入了1410万元,支持建设养殖小区61个,实施特色种养产业扶贫项目39个,带动412户贫困户发展牛、猪、羊养殖产业。
“一站式”结算做好健康扶贫
治“穷”先治“病”,健康扶贫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贫困群众来说,看病报销后的自付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若掏不起这笔钱,很容易因病致贫。
看病不用先付钱,报销金额高达90%以上;从住院登记到康复出院,只需在结算窗口刷一下身份证,即可轻松了解相关扶贫政策、本次住院花销明细、自费与报销比例———这些便民惠民的新模式是中国人寿推行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的一个缩影。
2018年8月,中国人寿协同政府各部门资源力量,主动参与助推医疗改革,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首创推出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模式。
如今,人工审核结算变为信息系统自动计算、即时打单,并实时采集相关人员信息,记录医疗费用和补偿资金产生的全过程,资金拨付申请自动生成,每一笔资金都算得清、对得上、有据可查。
“一站式”结算做到让“数据跑起来,群众少跑路”,实现了“不见面,立刻赔”的创新服务流程。
便捷服务的背后,中国人寿采取“大病保险+经办业务”的方式,通过政保合作、资源整合、环节优化、数据共享等方式,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二次报销、财政兜底等报销流程整合在一起,原本由多个政府部门负责的报销环节实现合并结算并支付。
“大新县将原来由各部门负责的医疗费用报销工作统一交给中国人寿提供一揽子服务,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平台垫付、二次报销、分月结算,进一步减少了开支。”广西崇左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广西共有16家二级以上医院开通了“一站式”结算,设立了“一站式”社保专窗9个,覆盖55.17万人,服务贫困人口6.02万人次,报销金额5291.93万元,为助力健康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目前该服务已在江苏、河北、河南、广东等28个省81个地市初步落地。
扶贫有方,攻坚才更能见成效。五年来,中国人寿通过党建扶贫、保险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体育扶贫等“七步”布局和推进,从源头上筑起防止贫困的“堤坝”,将保护伞扎得更严密牢靠。
岁末年终,接下来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人寿已开始规划部署。例如,成员单位国寿财险推出了“安心333”行动计划。
“安心333”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助力三业”“服务‘三农’”“关爱三生”,涵盖支持特色产业、帮扶重点企业和带动劳动就业,构建农业普惠保险体系等三大板块、9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全新打造的帮扶工程,延续了中国人寿财险此前对于扶贫工作顶层设计的战略定位,兼顾各地区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差异,将为广大贫困地区群众带来覆盖广泛、保障全面的综合化保险服务,并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四年扶贫路,一生天等情。”中国人寿派驻天等县挂职副县长程峰回忆四年在天等扶贫工作经历时感慨万千。程峰称,如今天等县很多乡村建起了扶贫车间,开起了养殖场,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开启幸福新生活。
“天等不等人,苦干不苦熬”,这一精神仍将激励着中国人寿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