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2023 年 www.zhgnj.com

脱贫攻坚 写在中华大地上的精彩答卷

  本报记者 田耿文

  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我国脱贫攻坚在目标任务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住危房等各种老大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回望来路,我国的脱贫攻坚走过了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伟大历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携手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动人历史画卷。

  产业扶贫 稳定脱贫根本之策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近年来,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强化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指导力度,总结推广典型范例,重点推进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科技人才服务、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促进贫困地区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增收。

  在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各地通过因地制宜确定扶贫主导产业,贫困地区林果、蔬菜、畜禽、加工、手工等特色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一大批产业扶贫优秀范例涌现出来。

农发行支持的甘肃临夏州艾米儿菜籽油种植基地

  “全国832个贫困县累计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30多万个,每个县都形成了2到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主导产业。”原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产业扶贫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国9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产业和就业扶持。

  在陕西省洛川县,全县种植苹果面积53万亩,带动2784户贫困户9541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苹果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幸福果”。

  在甘肃省定西市,全市种植马铃薯面积300多万亩,带动1.27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马铃薯成为西北干旱地区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薏仁米产业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大功臣”,全州种植面积66.64万亩,覆盖11410户贫困户42595名贫困人口。

  在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25%的河南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通过发展兰考蜜瓜、小米、食用菌加工等多种特色产业,2019年,张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河南卢氏县特色产业发展喜获丰收,农户脱贫增收 聂金锋 摄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471.6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帮扶,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脱贫户中享受产业扶贫支持的占比为72.3%。

  在产业扶贫发展过程中,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门指导832个贫困县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4100多个,在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份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在621个贫困县招募特聘农技人员3000多名,指导各地选聘26万多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切实提升产业扶贫技术支撑保障水平。

  为不断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贫带贫机制,让贫困户真正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并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相关部门还组织大型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推动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在832个贫困县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4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68.2万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26.6万户脱贫增收。

  金融力量对于提高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也不断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投入,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超过40%。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1万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近5000亿元,惠及贫困户1100多万户次;2016-2019年,保险业累计为9800多万户次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9100多亿元。

  期货经营机构充分利用衍生品工具为产业企业保驾护航,小麦、棉花、苹果、红枣等期货品种的上市和“保险+期货”项目的试点,也为农户脱贫增收提供了保障。

  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专项扶贫工程,目的是通过“挪穷窝”“换穷业”,实现“拔穷根”,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与发展问题。

  201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用5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人口搬迁任务。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全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

  就业方面,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后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目标;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2019年的9313元,年均增幅30.2%。

  目前,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乔迁新居,其中城镇安置500多万人,农村安置约460万人。

  据对搬迁群众的走访评估核查结果显示,搬迁群众住房质量安全验收率达100%,子女就学条件改善率达99%、就医条件改善率达99.87%,“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达100%,搬迁群众满意度达100%。

  “总的看,‘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胜券在握。”在今年12月3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

  自2019年以来,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的易地扶贫搬迁,随着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设任务陆续完成,工作重心已逐步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的内容。

  在甘肃,农发行临夏州分行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的要求,在产业发展、饮水安全、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做好后续帮扶。目前,该分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累计储备6个、12.54亿元,已投放到位8.14亿元。

  在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安置点,从2019年开始,一条从太子山牙塘水库绵延90多公里,直到“陇上杏花第一村”唐汪镇的供水管线,已正式供水。

甘肃临夏州布楞沟安置点供水管线工程

  “项目的建成,为沿线28个乡镇的人畜安全饮水,农田灌溉、工业企业、生态建设用水等提供持续性的供给保障。”临夏州惠河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永督说。该工程总投资9.79亿元,其中4.5亿元来自向农发行临夏州分行申请的一般水利建设中长期扶贫贷款。

  截至目前,农发行临夏州分行在易地扶贫搬迁及其后续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生态环境等领域营销项目累计支持项目近55个,余额59.69亿元。

  这些项目惠及修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个,安置农村贫困人口2673户、12731人,修建农村公路56.98公里,硬化通村道路1877公里,治理河道28.85公里,整治整理土地404.38亩,改造农村危房7.89万平方米……

  截至今年2季度末,我国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累计投放4200多亿元。

  目前,为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帮扶工作,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各部门陆续出台实施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等专项措施,继续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提升完善安置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挂牌督战 啃下硬骨头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以及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的88个村和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1025个村,共1113个村实施挂牌督战。

  这些贫困县和贫困村主要集中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新疆7个省区,1113个村集中在上述除宁夏外的6个省区。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脱贫的任务重,工作的难度大,是剩下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实施挂牌督战是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关键举措。

  今年1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挂牌督战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督战内容主要包括“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情况、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的情况、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的情况、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帮扶情况等。督战方式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

  疫情和洪水灾害为挂牌督战解决深贫地区的贫困问题提出了挑战。为此,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继出台。

  资金方面,中央财政在年初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再向挂牌督战地区倾斜安排补短板资金184亿元。

  人员支持方面,全国各挂牌县均有一名省级领导联县督导,挂牌村均有一名县级领导驻点包抓。

  在产业发展和就业保障方面,对挂牌督战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提前介入帮扶消除返贫风险。

  另外,还动员东中部地区1491家民营企业和660家社会组织开展督战帮扶,结对帮扶1113个挂牌督战村。

  云南对尚未整族脱贫的傈僳族和怒族两个直过民族,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一月一分析、一月一报告、一月一反馈;贵州明确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分别由一位省委常委任督战队队长。

  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不返贫,各地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比如劳务输出转移、公益性岗位安置、扶贫车间就业、返乡创业带动等。

  宁夏建立部门、乡镇、劳务工作站、劳务公司联动机制,实现“点对点”输送,“包车”“包机”精准对接用工企业。

  截至10月末,52个挂牌督战县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99.56万人,是去年外出务工人数的117.72%,稳岗就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驻村干部是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一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全国累计选派了驻村干部290多万人,实现了对建档立卡村的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特殊贫困群体,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贫困户,在其他帮扶政策发挥不了作用时,还会有兜底保障制度,做到解决绝对贫困不落一人。这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仍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表示。

  为此,在过渡期内,继续实行“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主要的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帮扶资源、帮扶力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建立并实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制度保证,有助于变“事后帮扶”为“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以来,各地普遍建立并全面实施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的机制,聚焦两类群体(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出短板,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在江西省新余市,借助“智慧新余”平台,广泛发动各个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精准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根据比对结果,通过精准制定措施,对确有风险的人口进行帮扶。对“两类人群”按照“遇困即扶”的原则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筑牢了防止返贫致贫最后一道防线。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近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求。

  星光不问赶路人。当前,刚刚脱了贫摘了帽的广大群众正奔赴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迎接他们的,必将是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Title
Title